首页 > 最新动态 > 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创新、共享、奋进(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最新动态
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创新、共享、奋进(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5-01-1414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科分论坛精彩内容——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学科分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于12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举办,本分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主题为“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幕式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谭永平主持。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专家学者、生物教研员、一线教师等4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分论坛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向全国直播。
 

会议现场


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曹保义致开幕词,他介绍了分论坛的主题、内容及安排,并阐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意义。常务理事、天津市教育学会中学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金龙致欢迎词,他介绍了天津市各学校对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并向代表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曹保义


李金龙


谭永平


本分论坛围绕如何在生物学课程中落实跨学科主题学习,设置了现场课、说课、课例展示与交流、课例点评几个环节。生物专委会副秘书长解凯彬主持上午的现场课和说课环节。

解凯彬


天津市耀华中学教师金蕊、郝沙沙执教了《走进细胞中的世界——动植物细胞模型制作》一节现场课。两位教师以克隆猴“中中”“华华”的问题情境为主线,驱动学生逐步建构从细胞到个体的概念,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概念、方法和思想,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概念,选择恰当的材料,设计、制作和展示模型。现场课设置了两项任务。第一项任务驱动学生汇报制作好的细胞模型,学生按照兴趣分组,并介绍各组的设计方案、制作方法和迭代过程,展示模型产品,其他小组针对模型的制作细节提出问题和建议。第二项任务驱动学生利用手中模型继续建构由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的模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汇报,逐步建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的概念,形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提升探究实践能力,并感悟科学家精神。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两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互动评价。

左起:金 蕊、郝沙沙


接下来,福建省厦门市禾山中学教师郑丹作《探究坛子中的美味——泡菜之探究影响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一节说课。本节课结合学生制作泡菜的体验和生活经验,以食用自制泡菜的安全问题创设情境,学生通过体验“食品检验员”的实践之旅,测定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初步理解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原理,探究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泡菜质量的措施,以及泡菜安全食用建议。教学中,教师注重创设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真实体验,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完成任务,以及结合评价量表进行自评,使学生在表达和交流的过程中实现思维的可视化,体现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

郑 丹

福建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师邓秋萍作《基于问题解决的综合实践探究——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节说课。本节课展示了如何将跨学科主题学习运用到复习课中。教师围绕教室盆栽植物的栽培主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撰写成长日记,并尝试运用一定的方法解决栽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首先从植物栽培的情境引出问题:要让种子萌发,播种的深度应该是多少?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光对龙眼种子萌发的影响”,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资料,完善光信号调节种子萌发的分子机理。除了运用多种科学研究方法,本节课还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生命教育、劳动教育,让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问题的过程中复习所学知识,这样的设计也体现了做中学、做中复习的理念。

邓秋萍

下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单位推荐的50多位课例展示教师,在会场以展板形式展示了初中、高中优秀生物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例。课例内容丰富多样,精彩纷呈,各具特色,充分反映了课例展示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真实情境中问题的探索和经验。参会代表在参观学习过程中不时提出问题,现场讨论十分热烈。思想的交流、灵感的迸发,就在这面对面的讨论中生成。

课例展示与交流现场


在课例展示之后,生物专委会常务理事张迎春主持课例点评。生物专委会副理事长王永胜、崔鸿、朱立祥分别作专家点评。
     

左起:张迎春、王永胜


王永胜对上午的三节课作了生动、精辟的点评。他指出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在分科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化实施,将实践活动镶嵌到学科知识体系中,是以学科为基点、基于学科开展的跨学科课程。三节课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三位老师及其团队的研究和实践,展示了他们在课堂上如何实施这一新的教学方式,令人耳目一新。例如,金蕊、郝沙沙老师设计的制作细胞模型活动,让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征他们所理解的细胞,从而把头脑中对细胞的认识等概念知识转化成模式图,并通过设计制作方案、选择材料和加工、制作模型、迭代升级等过程来建构概念、发展思维。郑丹老师的课体现了开放性,将活动嵌入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中,挖掘主题统摄的学习活动中蕴含的育人价值,强调在做的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融入实践,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邓秋萍在高中复习课中嵌入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种子萌发、开花、花期调控等实践活动,引出问题、展开探究、形成结论,体现了有效复习是做出来的理念。

生物专委会副理事长崔鸿对各省选送的高中课例作了专家点评。她从八个方面总结了高中课例的优点:跨学科融合有深度、有广度,实践操作有创新、有时效,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求欲,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创新思维培养和文化传承,关注现代性和时代性,关注教学评价的综合性、全面性,全面指向核心素养培养等。她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进一步厘清概念,关注教学目标制订,关注评价标准制订,充分利用科研院所、博物馆等社会资源组织跨学科主题学习,整合运用信息技术,等等。

崔鸿副


生物专委会副理事长朱立祥对初中课例作了专家点评。他对课例进行了梳理、分类,指出课例中有实践、有创新、有智慧,反映出各省充分学习研究课标,发挥教师的实践智慧,作出了很多有益的、创造性的尝试和探索。同时,他指出课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课例实践性不强、缺少驱动问题或任务指向不明确等。并建议教师要继续加强学习,理解跨学科实践的内涵特征;要依据课标,结合实际用好教材,处理好课标、教材和实际之间的关系,科学制订教学目标;等等。

朱立祥


谭永平在总结中表示,生物专委会将继续探索创新,为广大生物学教师搭建好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中学生物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他倡导,生物学教育工作者继续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在生物学课程中的具体落实,推动生物学教育创新发展,促进核心素养在生物学课堂全面落实。




回放观看方式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论坛动态>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在华举行


<论坛回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主论坛+分微论坛回放来了!


<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①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②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③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④

○ 学科分论坛:语文课程与小学生文化情怀培育
○ 学科分论坛:数智时代的语文教育变革
○ 学科分论坛:落实新课标,关注幼小衔接
○ 学科分论坛:中学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指标体系统领的教学及评价
○ 学科分论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热点问题
○ 学科分论坛:建设思政金课,增强思政引领力
○ 学科分论坛:数字人文发展前沿与历史教育
○ 学科分论坛: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 学科分论坛: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 学科分论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学科分论坛: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 学科分论坛:“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展示与交流
○ 学科分论坛: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变革与实践路向
○ 学科分论坛: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之路
○ 学科分论坛: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
○ 学科分论坛: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

○ 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教育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
○ 校长分论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局长分论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

○ 专题分论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基础教育何为?
○ 专题分论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
○ 专题分论坛:用好教学成果,赋能扩优提质
○ 专题分论坛: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 专题分论坛: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 专题分论坛:中小学思政育人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专题分论坛:五育并举视域下中小学寒暑假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 微论坛: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数据画像”助力学生成长
○ 微论坛:教师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基于课堂变革的中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创新实践
○ 微论坛: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

○ 微论坛:以学段贯通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

<媒体反响>

○ 《中国教育报》:面向未来的课改如何走向纵深——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观察
○ 《中国教师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热议校长课程领导力
○ 主流媒体高频聚焦: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引发热烈反响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