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5-01-0723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承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专题分论坛精彩内容——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承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专题分论坛于12月1日上午顺利举行。论坛特邀教师培训领域专家、区域教师培训管理者、中小学一线的卓越校长和教师等10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与发展富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培训体系,合力呈现了一场精彩、深刻的思想盛宴,全国各地54万余名教师培训研究者与实践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学习交流。会议现场
论坛设置主题报告和圆桌论坛两大环节。主题报告环节由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魏非主持,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院长、教授闫寒冰,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科长黄佑生,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书记、主任杜永刚,天津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小学教育系副系主任、天津师范大学附属学校副校长朱玉宾分别作主题报告。魏 非
闫寒冰作了题为《数智环境下的教师发展创新》的主题报告。她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变革内容生产方式,极大提升培训工作效率、助力教师发展变革,因此教师培训应聚焦个性化、应用性和伴随性,运用教育数字化系统破解质量、规模、成本的“不可能三角”。闫院长解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的垂直应用机理,即情境分解、模型提炼、内容创生,并以“知心慧语”智能陪练系统为例阐释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优质均衡发展的实践应用。闫寒冰
黄佑生作了题为《新时代区域教师研修体系建设策略》的主题报告。他强调,教师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以系统思维为指引,关注整体性、结构性和开放性。他分析了当前教师队伍所面临的新挑战,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培训的时代使命,分享了完善教师支持服务体系、健全互为支撑的培训项目体系以及完善培训方式方法体系的区域探索经验,为区域教师研修体系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策略,为新时代区域教师研修体系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黄佑生
杜永刚发表了《“三研一品”,打造区域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的主题报告。他针对区域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学用之困”,提出“三研一品”新模式,即“科研、教研、培研”的有机融合,实现教研员、科研员、师训员三位一体的新型教研员身份,促进教师个性化和专业化成长,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创建区域教师专业发展“品牌”。“三研一品”模式,破解了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教师职业发展模式提供了创新路径和实践范例。杜永刚
朱玉宾作了题为《影响专家型教师成长的关键性影响因素分析》的主题报告。他以一种自传研究的方式,剖析了从普通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秘密。他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生长,是由内而外的生发过程。专家型教师的养成需要教育初心、专业自觉和系列培养工程这三个关键因素的综合加持。在此基础上他提炼出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性规律,为构建有效融合教师内在动力与外在支持的教师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朱玉宾
圆桌论坛现场
圆桌论坛由南宁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文蓉主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教师发展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魏非,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管理科科长黄佑生,浙江省教师教育质量监控中心副主任、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合作办学管理处副处长、副教授徐建华,天津市第三中学校长李娜作为圆桌论坛嘉宾分享经验与智慧。五位嘉宾围绕教育家精神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新时代我国教师培训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案例,以及数智技术为教师培训带来的新机遇等教师培训体系构建与发展的时代命题,展开了视角丰富的深度对谈。北京教育学院教授李方对圆桌论坛进行了点评,倡议要弘扬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推进中国式教师教育学科的专业发展,构建教师教育名师专家涵育淬炼成长体系。李 方
最后,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国家级教师培训管理者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尹后庆对整个分论坛做总结点评。他表示,教育家精神与教师培训体系建设既是宏大命题,也需要与“微观”的实践有机融合。教育家精神不仅关乎师德,更蕴含专业内涵,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启智润心、因材施教。教师应将学科知识转化为学生精神和道德发展的基础,通过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营造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正义的品德。尹主任还强调,在数字化背景下,教师应勤于学习、勇于创新,整合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教学关系,以实现教学流程再造。他呼吁教师们积极拥抱新技术,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永恒使命和专业精神的持续发展。尹后庆
在数字化时代,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不仅指向教师个体能力提升,更应助力整个教育生态的优化。让我们携手共进,为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贡献力量。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