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3013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承办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专题分论坛精彩内容——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的“专题分论坛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在天津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韩平,北京市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汤丰林,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嘉定区政协常委管文洁,山东省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章洪,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厦门市人民政府督学叶泽军,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党总支书记李昌洪等出席会议并发言。天津市人民政府参事、天津市原教委副主任、一级巡视员、国家督学孙惠玲主持会议。市、区、县级教育局长、科长、相关处室负责同志,教研科研部门负责同志及部分校长、教师共80余人现场参会。论坛分为案例分享、深度对话、专家评述三个环节,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凝聚专家、局长、校长智慧,深入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引导县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主持人:孙惠玲
宋玉杰
在案例分享环节,山东省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作题为《深化机制创新 系统集成改革——威海市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创新》的经验分享,他用一个“一个强化”“三个坚持”“一个聚焦”,从政府主责、市级统筹、整体推进的视角介绍了威海市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工作推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学校发展机制、师资建设机制和项目实施机制,从而实现威海市所辖区市全部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经验和做法。叶泽军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厦门市人民政府督学叶泽军的发言题目是《以“五力·五机制”系统推动湖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他指出,湖里区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五项关键指标——政府保障、资源配置、师资队伍、教育治理、育人变革。通过强化“聚合力、夯实力、激动力、增活力、强能力”等措施,形成了“保障机制、工作机制、发展机制、创新机制、育人机制”,系统推动湖里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成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典型经验。郭章洪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章洪以《定向提优五法:探寻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阶发展“最优解”》为题,从县域的视角分享了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他指出,海盐县作为全国首个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五年来不断探寻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阶发展“最优解”,创新实施义务教育“定向提优五法”,统调城乡教育资源、提质学校内涵发展、培育学生全面成长、提优城乡学校师资和搭建社会协同平台,推动海盐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李昌洪
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党总支书记李昌洪以《“六个统一”:城乡教联体建设创新实践》为题进行了案例分享。他表示,近年来,为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宜都市大力推进县域教联体建设,形成了“融合+共建”型教联体。坚持以办学理念、师资管理、教学管理、课程实施、经费保障、考核评价“六个统一”为抓手,重构学校治理体系。通过三年的改革实践,教联体各校办学水平全面提升,促进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高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了宜都市教育质量。主持人:汤丰林
深度对话
在深度对话环节,北京市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汤丰林担任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韩平,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嘉定区政协常委管文洁,山东省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和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党总支书记李昌洪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工作要求,深入探讨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概念内涵与意义价值、区域和学校完善推进机制的策略与方法以及区域和学校在完善推进机制建设中的问题与困惑等相关问题。汤丰林表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要通过完善推进工作机制,扩优提质,全面提高育人质量。这就要坚持政府主责,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改革创新,内涵发展,提升育人质量。真正做到有回应、有设计、有统筹、有实招、有特色、有实效,从而实现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韩平表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是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必须要落实政府主责,做好优先保障,通过系统内、系统外合力施策,重点保障学位、设施、师资等资源配置。没有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就没有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一对一帮扶要坚持问题导向,以融合为主,切实提高乡村教育育人质量,实现从育分向育人转变。管文洁表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机制是引擎,完善推进机制,重在做到优质卓越发展和公平均衡发展有机融合,深度结合本区域现实问题,坚守课程教学改革的主阵地,确保育人方式变革落地到办学教学机制上来,真正帮助基层学校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搭好一座桥。宋玉杰表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局面已经打开,势如破竹,全国各地有不同探索,落到优质办学和课堂教育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办学品质要注重内涵建设,落到根本上,要推进学校特色化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特长发展。李昌洪表示,落实教联体改革,要在融合统一的同时,注重发挥各个学校特色优势,做到和而不同各美其美。教联体在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育人机制过程中的难点在于师资均衡的落实,学校通过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培养,创新教师管理和激励机制,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吕玉刚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对分论坛进行总结评述。他表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根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充分彰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会服务国家重大教育决策、服务和促进基层一线改革创新的重要工作。他总结了4个区县和学校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的有效做法。他指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工作目标上,要集中优质资源,扩优提质,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性、可及性、均衡性;在思想观念上,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五育融合,全面育人;在工作机制上,要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重点解决优质教育资源保障问题;在工作重点上,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着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之间的差距;在条件保障上,要突出教师队伍建设和数字赋能两个关键,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他提出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八个有效途径,即重点推进学校建设标准化、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推进师资配置均衡化、推进教育资源数字化、推进学生关爱制度化、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推进育人方式综合化、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此次分论坛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深入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紧扣实践,充分体现理论指导性、实践创新性、互动生成性、延伸拓展性。专家、局长、校长的智慧分享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辟了崭新的视野,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相信论坛的成功举办必将对探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产生持续且深远的影响。合影留念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