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立足国内现状借鉴国际经验 积极探索我国综合高中建设(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最新动态
立足国内现状借鉴国际经验 积极探索我国综合高中建设(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2719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承办的“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专题分论坛精彩内容——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组织的“专题分论坛: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在天津举行。论坛设置了主题讲座、圆桌论坛、互动提问环节,特邀权威专家、一线校长、来自全国各地的卓越校长从世界主要国家综合高中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模式、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基本定位等角度出发,共同探讨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可能方向及发展路径。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主持会议。

张志勇


会上,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作“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基本定位与发展路径”的主题讲座。从历史演进、时代背景、关键挑战等维度深入探讨了当前教育背景下综合高中建设的若干核心问题,为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发展提供了价值引领和方向指引。他表示,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我国综合高中发展经历了萌芽、探索、调整、试点再出发四个时期,形成了“校际共建式”“一校两制式”“独立综合式”三种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初步建立了支持职普融通的学业转换制度,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制度安排,综合高中的办学定位仍不明确。立足新时代教育强国需求,建设综合高中是高中阶段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必然要求,是办人民满意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现实需求,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多样化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未来需要从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课程设置、教师配套、考试评价、制度和资源保障等方面系统推进综合高中建设。

滕 珺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滕珺以“世界主要国家综合高中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模式”为题,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综合高中建设的背景类型、具体运行、政策支持以及基于比较我国发展综合高中的几点研判,展现了世界主要国家在综合高中建设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她表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综合高中”或者具有类似功能的教育模式时,普遍关注应对全球化竞争、提高教育多样性、培养多样性人才、调整人口结构等共同目标,重视综合高中的社会服务和育人功能。与此同时,教育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差异,导致综合高中的具体实施、发展方向、服务对象等方面有所差异。她分别从招生方式、组织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学生毕业去向等方面介绍了世界范围内综合高中建设的具体运行情况;从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阐释了世界主要国家综合高中建设的政策支持。基于比较我国发展综合高中的现状,她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建设和发展综合高中是主流趋势,但需循序渐进,稳步发展;二是不同国家综合高中建设的社会背景和时代诉求不同,需要客观分析我国国情与诉求;三是综合高中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与实践创新的双向奔赴;四是清晰定位综合高中的发展目标与价值定位,回归综合性的育人功能。

圆桌论坛

在圆桌论坛环节中,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常宝宁、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黄宇、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教授胡昳昀、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际学校李洪波以及天津市中华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邢纪钢,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实际情况与发展瓶颈、国际社会的建设经验与解决方案、如何将中国综合高中建设经验传播到国际社会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在国际经验上,黄宇提出日本综合高中灵活的制度选择赋予日本高中教育发展极大的生长空间,胡昳昀介绍了巴西综合高中的建设情况,具体包括延长在校时间、课程开设多样化等措施,常宝宁认为中国综合高中的产生与国际社会具有社会民主化进程和教育均等的需要、社会各界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职普教育追求等值化的共同基础,而中国综合高中的发展模式、课程设置、评价制度、管理体制、办学标准方面存在明显差异。作为普通学校、职业学校、管理部门的代表,邢纪纲提出目前中国综合高中办学在内外部的办学定位和运行实施方面均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李洪波认为中国综合高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直接回应新的时代背景下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需求,创新制度安排和顶层设计。国际社会同样遇到办学定位不清楚、制度创新不足等类似挑战,胡昳昀提出巴西的综合高中是为了解决学校质量不均衡、社会阶层流动僵化与矛盾突出的问题,建设过程中遇到办学生源不足、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时,政府采取了加强对教育的宣传和普及力度等措施,黄宇副认为日本综合高中建设在政策目标、政策实施、社会认知等方面同样存在困难,日本相关部门为此不断进行持续的调整和及时的改正。常宝宁认为基于国际经验,中国未来综合高中建设需要重新考虑功能定位、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凝练本土经验、加强理论研究。

刘宝存

最后,刘宝存在总结时表示,在教育普及化的新时代,社会需求和个人特点的多样化,高中教育应该朝着更加多元化方面发展,综合高中的建设也应该努力探索更多元化的模式和形态,同时应该呼吁更多来自理论领域和实践领域的探索和研究。



回放观看方式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论坛动态>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在华举行


<论坛回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主论坛+分微论坛回放来了!


<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①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②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③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④

○ 学科分论坛:语文课程与小学生文化情怀培育
○ 学科分论坛:中学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指标体系统领的教学及评价
○ 学科分论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热点问题
○ 学科分论坛:数字人文发展前沿与历史教育
○ 学科分论坛: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 学科分论坛: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 学科分论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学科分论坛:“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展示与交流
○ 学科分论坛: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变革与实践路向
○ 学科分论坛: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之路
○ 学科分论坛: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
○ 学科分论坛: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

○ 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教育创新与学习方式变革
○ 局长分论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

○ 专题分论坛: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基础教育何为?

○ 微论坛: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数据画像”助力学生成长
○ 微论坛:教师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基于课堂变革的中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创新实践
○ 微论坛: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

○ 微论坛:以学段贯通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

<媒体反响>

○ 《中国教育报》:面向未来的课改如何走向纵深——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观察
○ 《中国教师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热议校长课程领导力
○ 主流媒体高频聚焦: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引发热烈反响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