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德刚,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以改革为动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是本质要求,是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前提。中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培养了大批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新任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把根本落脚点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主体上,着眼未来,立足长远,下大力气培养和塑造亿万适应中国式现代化伟大事业的有生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深化教育改革是当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进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紧迫任务。一要注重教育改革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教育工作是涉及党和国家的全局、关系全体国民的伟大事业。教育的改革必须注重系统谋划,力戒“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教育综合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工作的宝贵历史经验,当前特别需要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方方面面的综合改革。二要增强教育改革的制度性。邓小平曾经深刻指出,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当前迫在眉睫的是要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切实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落到实处。同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高校科技创新机制,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能力培养的保障机制。三要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性。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是长期的历史任务,消除教育不公平永远在路上,不可一蹴而就。促进教育公平需要不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同时需要完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扶持力度,关注留守儿童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机会保障。四要加大教育创新力度。创新是教育改革的灵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大胆开拓,紧跟时代步伐,顺应实践发展,教育改革才能够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五要加强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建设。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主导力量,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塑造广大教育工作者崇高的灵魂和精湛的业务素养是教育工作的永恒课题。我们必须久久为功、下大力气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广大教师教书育人能力。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伟大事业,中国式现代化最终需要依靠人民的双手和智慧一步步建成。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改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人民群众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更加需要千百万教育工作者大力发扬教育家精神。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决定》擘画的宏伟蓝图前进,我国教育事业一定能够不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崭新局面、不断谱写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