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民办基础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作为(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2518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学会承办的“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基础教育何为?”专题分论坛精彩内容——
12月1日,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学会组织的“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民办基础教育何为?”专题分论坛在天津举行。论坛由天津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霍晓宏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监事长杨念鲁,国家督学、天津市人民政府首席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陈明君等出席会议。本次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教育管理、教育行动、教育应为四个单元,采取领导报告、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等形式,特邀权威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卓越校长,解读民办教育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强国使命,分享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典型经验,以及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依法办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共同探讨在推进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中民办教育的应有作为。会上,杨念鲁、陈明君分别以《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我国民办教育发展的出路》《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 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为题作主旨报告。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民办教育管理处处长缪楠和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明建平分别以《教育强市新征程上的天津民办教育》《做区域民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护航者》为题作主题报告。天津益中学校执行校长袁爽、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校长孙秀丽、河北省保定市美术中学校长贺宇良分别以《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胜任力的实践探索》《以美融通,科技赋能美好人生育人体系的校本探索》《以学生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美术高中育人模式实践探索》为题作案例分享。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王毓珣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学校应为?》为题作专家报告。天津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霍晓宏
中国教育学会副监事长 杨念鲁
杨念鲁在报告中表示,民办教育未来的发展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创新模式。杨念鲁指出,转变观念要转变知识观、学习观、课堂观、评价观。杨念鲁重新定义了知识、学习、课堂、评价,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讲解。杨念鲁指出创新教育模式,就是推进差异化发展,形成特色,提供各种选择;拓宽教育场域,广泛发掘教育资源;借鉴国际课程,开展双向交流;紧密联系生涯教育,积极试办 “综合高中”。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 陈明君
陈明君在报告中表示,对民办教育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系统地看。她提出三个关键词:引导,体现目标导向;规范,体现问题导向;发展,体现效果导向。强调形成三点共识:防止偏见化,防止片面化,防止极端化。陈明君提出,民办教育发展要把握“量”和“质”的关系、“支持”和“规范”的关系、“系统部署”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创新开放”和“守牢底线”的关系,要重点做好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公益属性、坚持依法办学、坚持提质增效、坚持特色创新等五项任务。缪楠介绍了天津民办教育发展的历史,梳理了党的二十大以来,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民办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他结合区域发展状况,介绍了天津市民办教育迈向新征程新的阶段性目标,围绕强化民办学校党的建设、优化民办教育政策制度、完善民办教育治理体系、促进民办教育内涵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天津民办教育发展的实践举措。天津市和平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明建平
明建平从政治护航、业务护航、政策护航三个方面,分享和平区积极发挥政府职能,为区域民办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的经验和思考。他强调,加强党对民办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民办教育能够保持正确办学方向、始终坚持公益属性的关键所在,和平区致力于强化民办学校政治引领,高质量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民办学校有效覆盖,充分发挥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他表示,和平区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引领作用,支持民办学校优质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推进民办学校教师队伍高品质建设,培养层次类型多样、水平特色突出的民办教育品牌;建立差别化扶持民办教育政策体系,统筹协调各部门综合施策,增加民办教育服务供给,有效提高民办学校风险防控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天津益中学校执行校长 袁 爽
袁爽介绍了天津益中学校提高教师课程教学胜任力的实践探索。她表示,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胜任力要体现学校的整体行为,为此益中学校成立“教学质量文化建设中心”,突出体现学校教学管理的扁平化,由专家、教学管理人员、一线教师共同参与研究怎么教与怎么学的问题,使“三新”背景下提升教师课程教学胜任力的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从以下三大方面着手落实:一是制定校本化教学内容标准;二是拟定校本化学习方案;三是建立校本化学习评价资源库。依托于“中心”的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各学科校本化教学内容标准编纂成册。在学校对教学工作实施扁平化管理之后,不同水平的教师教学全过程的质量和效果得到控制,教师课程教学胜任力水准得到整体提升。学校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时间保障,五育并举的实现成为可能。福建省厦门英才学校校长 孙秀丽
孙秀丽介绍了厦门英才学校“以美融通五育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理论构建和教育体系开发。她介绍了后国奖时代学校挖掘审美素养与科技素养的融通点,通过以英才形象为圆心,打造科学素养培育体系;以科学素养为轴,构建科学课程图谱;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开展立体教学实施;以人工智能课程为依托,建设智慧校园四个方面,对“以美融通、科技赋能、人文铸魂”的学校实践。河北省保定美术中学校长 贺宇良
贺宇良讲述了1997年在全国率先成立美术高中的经历,他带领学校针对美术生培养问题,历经21年,依托23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形成以自主发展为导向的美术高中育人模式。荣获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模式完善了“自教育”育人理念,对丰富自主发展理论作出重要贡献。创建了激发美术生学习文化课兴趣和主动性的课堂模式,构建了丰富、多样、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搭建了内力驱动与外部支持相结合的教师发展平台,创设了民主协商、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营造了自由、活力的育人场域。解决了美术生“重专业轻文化”的问题,找到了培养“美术专业人才”与“全面发展的人”的平衡点。填补了全国美术高中育人模式的空白,为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提供了典型样本。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副理事长 王毓珣
王毓珣从工业革命迭代、强国必先强教、学校教育进阶、人口结构变化、民办学校不可或缺、民办教育政策变迁等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学校应为的背景,进而从学术的视角提出民办学校六大应为: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质量、模范遵守民办教育规范、积淀塑造学校特有校格、不断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拥抱人工智能重塑学校。最后呼吁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征程上,民办学校应该勇于挺膺,必须善于担当,这既是时代赋予民办学校的使命,也是民办学校的应为。同时,王毓珣还对上述三个民办学校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民办基础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为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论坛通过多方对话等形式,使与会者对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参加论坛收获颇丰,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不辜负人民的期望,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实际行动不断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