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共话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2017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承办的“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科分论坛精彩内容——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组织的“学科分论坛: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天津市举行。分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黄海旺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在致辞中指出,目前科学教育仍然存在着学生科学创新能力不足、培养科学创新能力主观意愿不强的现状,需要重视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重视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体系化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场景、配置标准规范和体系化的师资培养体系。他期待科学教育同人并肩携手,引导学生热爱探究自然现象,热爱小发明、小创造,为未来涌现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而不懈努力。论坛设置了专家报告、校长行动、案例分享三大环节,特邀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校卓越管理者、教学资深实践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思维型科学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教育加法的做法和经验等,共同探讨如何整体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王秀红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王秀红作了“科学探究中的科学思维”的专题报告。她介绍了科学探究教学中存在科学思维的缺失的现状,阐释了科学探究与科学思维的内涵以及科学思维的主要方法。她通过案例解读了科学探究教学的问题提出、猜想假设、方案制订、搜集证据、推理论证、建构模型等各环节应该如何融入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中科学思维活动,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衣新发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衣新发作了“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测量学研究”的主题报告。报告分享了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测量学的研究简史和最新进展。他表示,历史测量学是对历史人物的发展资料进行定量分析,以检验人类行为普遍规律的科学方法,对于研究科技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具有重要价值。报告介绍了创造力历史测量学国内外已有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实践,提出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测量学研究对于我国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从科技领域拔尖创新人才的主要影响因素、国内外研究概况、研究发现等方面加以分析。报告还探讨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原则、创造性思维及影响因素、创造性思维测评方法、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等。报告指出,拔尖创新人才表现出的是杰出创造力,而杰出创造力建立在基础教育教育教学对创造性的培养上。刘云凤
北京市西城区育翔小学校长刘云凤作了“‘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育科创人才”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学校层面如何落实科学教育加法进行了阐述。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下,课程、课堂、课题三“课”联动,贯彻学校的办学思想“育善翔宇”,培育“志存高远勇担当,勤学善思乐创新”的未来人才。学校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拓宽学校育人载体,为孩子们创造传承与创新、普适与特长、多样与个性相融合的课程资源,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发挥学科育人价值;推动课题引领教研,赋能教师专业成长。一系列措施旨在落实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仇丽君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东洲小学教育管理集团总校长仇丽君作了题为“理趣课堂:促发儿童创新之翼生长的实践路向”的主题报告。报告从大时代背景下科学课程的应然作为入手,提出建设小学科学理趣课堂,就是在引领学生进行基本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等“求真悟理”的学习并形成科学观念时,融入“趣”的追求,保持并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视责任感、合作力、创新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富有活力的状态中,产生科学学习兴趣、体验探究乐趣、感受活动情趣、体悟创造志趣。这种有力量的科学学习推动着学生不断蓬勃成长。李 霞
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附属学校副校长李霞作了题为“基于核心概念科学学科思维型单元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她表示,要聚焦基于核心概念的科学学科思维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核心概念统领单元教学,通过思维型教学原理指导,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报告详细阐述了思维型单元教学的设计流程,包括单元学习内容规划、目标设计、评价设计以及学情分析等关键要素。通过情境创设、问题链设计、持续反馈与评价等策略,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深度参与科学思维,形成结构化知识体系,并能在真实情境中迁移应用所学知识。任忠华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发展研究学院副院长任忠华作了题为“基于核心概念的思维型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以“能量”单元为例”的主题报告。他表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主渠道。在实际教学中,要通过立足课标、贴近学情解读教材,精准设计教学目标;设计学习评价,帮助学生思维监控。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激发思维动机,聚焦关键问题;基于问题,引发思维冲突,形成单元问题链;自主探究,促进思维进阶,合作解决问题;开展科学论证,产生思维碰撞,发现规律;总结反思,推动思维监控,发展批判性思维;迁移应用,促进思维拓展。张元喜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教师张元喜作了题为“基于核心概念的思维型单元教学实践——以‘能量’单元〈电和磁〉一课为例”的主题报告。报告展示了思维型单元教学的具体实践。通过问题链和结构化任务的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在《电和磁》一课中,通过创设情境与问题提出,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监控及反思迁移,旨在通过思维型原理的应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论坛最后,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副秘书长黄海旺在总结时表示,加强科学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基础支撑。科学教育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主阵地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关键载体。加强科学教育能够为参与国际竞争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为加快强国建设提供具备科学素养的劳动大军。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实现这一任务目标的基础支撑。本次分论坛通过专家报告、校长行动和案例分享,在理论和实践上为正确认识和理解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与借鉴。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