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1819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承办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科分论坛精彩内容——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组织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学科分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设置了专家报告、经验分享以及课例研讨三个环节,特邀资深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校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权威解读、分享区域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讨中小学劳动课程如何建设及实施。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宋时春主持。王秀玲
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教育教研员王秀玲致辞。她在致辞中提出了劳动教育分会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将着力加强的四项工作:一是开齐开足劳动课程。劳动教育是元教育,是根本教育,劳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要牢固确立它的课程地位、法理定位,首先要确保必修课开足开好。二是提升劳动教研员和教师队伍素质。劳动教研员和教师队伍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的重要人力保障,要多措并举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劳动教研员和教师队伍。三是因地制宜,大力开发和利用劳动课程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教育资源,构建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主导、社会为支撑的育人格局。加强劳动教育资源平台建设,加快完善劳动教育数字化平台功能,为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充分的资源保障。四是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经验分享。劳动教育分会将举办劳动教育优质课征集和展示活动,为一线教师搭建专业成长平台。马开剑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原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马开剑,介绍了天津市采取多种举措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高质量实施的情况,并就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劳动课程如何与地方课程及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等问题做专业解答。傅小芳
苏州市职业大学劳动与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傅小芳教授深刻解读了劳动素养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并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探讨如何推动劳动课程落地生根。最后她强调劳动教育要关注学生个性化成长,要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在经验交流环节,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教育发展中心主任梁刚慧、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回民区教育局副局长卢卿、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新民学校校长牟友林以及上海市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教师乐可玮分别作题为“四全融合 全面育人——劳动教育的狮山十年探索与实践”“数字赋能劳动教育 助力区域劳动名师共同体发展”“劳动赋能成长 实践创造幸福”“‘数智’劳动,为学生成长添翼”的主题发言,他们介绍了劳动教育数字化和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方面的典型经验,对促进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杭州市富阳区富春第七小学教育集团书记、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章振乐作精彩点评。他认为劳动教育成功实施的关键在于为学生选择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劳动项目,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劳动场景,让学生经历完整的劳动过程,使他们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爱、手中有活”的新时代好少年。课堂展示
新课标下,劳动课应该如何上?天津市蓟州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师刘莉带来了小学四年级传统工艺制作任务群的课堂展示。课堂自然生动,展示出教师良好的专业素养。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通用技术教研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李振疆作精彩点评,他认为劳动课要以劳动素养为导向,避免活动化或单纯技能训练式的课程设计。李振疆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秀玲作论坛总结。她表示,本次论坛主题选得准、理论研讨深、实践经验新、活动样态全、工作方向明。随着《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劳动课程取得了独立的课程地位,成为一门国家课程。当前,中小学校的劳动课程已经全面实施,并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作为一门新学科,劳动课程到底应该怎样建设、如何实施,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实践中普遍关心和困惑的问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在精准把脉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现状的基础上,确定这样一个论坛主题,既是对基层学校和教师迫切需求的呼应,也是对课程建设的前瞻性考虑,对于解疑释惑、凝聚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共识与合力,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