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最新动态
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附视频回放)| 第四届论坛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2024-12-1125



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承办的“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学科分论坛精彩内容——


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中国教育学会在天津举办“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承办主题为“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的分论坛活动。本论坛紧密围绕分论坛主题,采用专家报告、学校和教师层面的实践案例分享及专家点评,学术沙龙等形式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此展开深度剖析和研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梁烜主持论坛。

会议现场


来自全国实践教育领域专家学者,以及关注跨学科实践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研员、学校领导、教师等近300人现场参会,173.37万人次在线收看网络直播。


张 华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学术委员会主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张华以《论素养本位跨学科学习》为主题,由案例引入从分科主义诊断、跨学科学习的本质内涵、跨学科主题学习与学科课程的关系、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要素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七个方面进行理论阐述和实践指导。张华教授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它对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在报告中张华教授从杜威的《学校与社会》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运动,再到现代课程体系构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历程、定位、设计、实践育人作用以及课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呼吁教师们重新审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定位及其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柳夕浪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国家教材委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柳夕浪作了《实践育人:从课程论视角看》学术报告。柳夕浪教授的报告聚焦建设教育强国背景下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从知识生产与学习之间的实践通道、实践育人阵地的守正与联结和课程建设中的科学与艺术加工三个角度说明了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拓展实践育人阵地的重要意义。柳教授强调了坚守实践育人的本质特征,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学校课程实施整体规划与备案制度;学生作品、制品、产品展评制度;现场考核和学分认定制度;实践基地激励、约束、退出机制等,同时提出加强知识与价值之间、科目之间、科目与学生之间的内在关联,提升实践品格,提高实践育人质量。


付 兵


刘治富


杨培禾


案例剖析单元首先进行了学校课程规划与实施案例分享。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教科室主任付兵以成都立格实验学校21年的实践探索为例,说明了学校实践育人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包括从学科实践出发,将学科观念、知识和方法跨向其他学科或进行多学科整合,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进一步实现全面超越学科边界的实践育人课程体系。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七贤小学副校长刘治富介绍了学校通过整体规划,求同存异,优化课程实施方案,突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实现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主题学习“双向奔赴”。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杨培禾在点评中肯定了两所学校在课程规划中统筹安排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有效经验,强调了跨学科学习的重要价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解决学科间问题的作用,指出将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融合与创新是关键。


许志伟


计勇鹤


潘洪建


案例剖析单元的第二个环节进行了教师实践案例对比分析。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教师许志伟和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复华小学校教师计勇鹤分别结合“水污染的防治”和“垃圾分类”的主题案例对比了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与联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扬州大学教授潘洪建在专家点评中探讨了综合实践活动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区别。他强调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学科驱动,而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学生的探究体验。潘教授强调了实践育人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理论深度与综合实践活动行动广度有机结合的建议。


学术沙龙


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深圳大学李臣教授主持了主题为“跨学科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发展?”的学术沙龙。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副理事长,天津师范大学和学新教授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与综合实践活动深入推进的关联为话题进行理论分析。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两位常务理事,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方凌雁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赵松涛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省级教研在新课程背景下区域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路。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党总支书记兼校长吴健和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教师刘莉分别从学校和教师的视角介绍了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与跨学科学习的典型经验和感受。


郝志军


论坛最后,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郝志军对本次分论坛进行了总结。他指出本次分论坛深入讨论了新课程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强调了这门课程作为国家必修课程的地位,进一步明确其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他用三句话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主要观点:一是我们都是一家人。强调各类实践学习的目标都是通过实践来育人;二是你是你,我是我。强调应按照国家课程方案要求,分别开设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三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调各类课程应相互统筹、共同实施,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他号召广大教师今后要坚定信心,深化行动坚定地按照国家规定的内容、课程方案和培养目标继续努力,相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本次“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分论坛圆满落幕。与会者深入研讨了在国家倡导课程综合化和转变育人方式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和实施策略,强调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必修课程,在实践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专家的观点和实践案例分享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会议号召广大教育实践者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信,坚守本课程的独立地位,促进其高质量实施。




回放观看方式



微信公众号观看。关注中国教育学会(可点击下方关注),点击底栏菜单“论坛回放”,即可观看。欢迎转发。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论坛动态>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在华举行


<论坛回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主论坛+分微论坛回放来了!


<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①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②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③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分会场精彩回顾④

○ 学科分论坛:数字人文发展前沿与历史教育
○ 微论坛: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数据画像”助力学生成长
○ 微论坛:教师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基于课堂变革的中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创新实践
○ 微论坛: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

○ 微论坛:以学段贯通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


<媒体反响>

○ 《中国教育报》:面向未来的课改如何走向纵深——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观察
○ 主流媒体高频聚焦: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引发热烈反响





“欢迎订阅《中国基础教育》”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订阅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