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分微论坛精彩内容——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功承办了主题为“数智时代的语文教育变革”的分论坛活动。本次分论坛聚焦数智时代的语文课程,探讨人工智能对语文课程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论坛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旨报告,邀请数字教育、语文课程、语文教材方面的专家,针对数智时代的语文课程变革、技术赋能语文教学作主旨报告;第二部分为案例展示与分享,邀请一线教师、教研员分享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经验。来自全国的中学语文教研员、校长、教师等400余人现场参会。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学科嘉年华”,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了学科分论坛3:落实新课标,关注幼小衔接,推动新课标新理念的落地落实。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冯志刚到会表示祝贺,对小数专委会推动小学数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出殷切希望。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吴正宪介绍了论坛的相关情况,她表示,基础教育是教育事业的根基,而幼小衔接则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本次研讨和交流,必将深化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建设思政金课,增强思政引领力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承办的“建设思政金课,增强思政引领力”学科分论坛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人民教育出版社思想政治编辑室主任张天宝,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晓东,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编审王磊出席论坛,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专题中心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德育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张广斌主持论坛。
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学科分论坛11暨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于12月1日在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举办,本分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主题为“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专家学者、生物教研员、一线教师等400余名代表现场参会,分论坛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向全国直播。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秘书处主办的“学习·转化?创新——‘领航计划’助力新时代卓越教师成长”专题分论坛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成功举行。论坛紧紧围绕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教师“领航计划”和中小学书记校长“卓越计划”两项培训品牌的设计思路、实施路径、实施效果,探讨聚集新课程改革落地、聚焦新时代校长和教师核心素养,培养高素质、教育家型校长和教师的有效培养培训路径。论坛设置了领航与展望、成长与创新、对话与交流、评述与总结四个环节。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促进教育测评与考试改革
12月1日上午,本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统计与测量分会主办,旨在探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测量与考试改革中的创新应用。论坛的核心议题聚焦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测评与考试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深入讨论了考试数据分析与管理、教育测验形式创新、自动化测评、考试异常识别与监测等关键领域。论坛上,专家学者们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展示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在教育测评中的创新应用案例。这些案例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也为未来的教育考试改革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将在教育考试改革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实现教育公平、效率提升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实践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利用前沿技术推动教育公平、效率提升、资源优化配置以及决策科学性的全面提升。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由中国教育学会教师培训者协作体承办的“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专题分论坛于12月1日上午顺利举行。论坛特邀教师培训领域专家、区域教师培训管理者、中小学一线的卓越校长和教师等10位嘉宾,共同探讨如何构建与发展富有中国特色、适应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需求的培训体系,合力呈现了一场精彩、深刻的思想盛宴,全国各地54万余名教师培训研究者与实践者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与学习交流。
12月1日上午,本论坛由四川省教育学会、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首都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田慧生,四川省教育学会会长、第八、九、十、十一届国家督学刘东,国家督学、重庆市教育学会会长、重庆市教委原一级巡视员钟燕,重庆市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重庆市教委原一级巡视员邓沁泉,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廖德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研究院院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重庆市陶行知研究会秘书长兼副会长唐智松,重庆市社科联兼职副主席、重庆市教育学会特邀副会长、教育部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树人教育研究院院长王雁玲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教授、教育行政及职能部门领导、学校校长、教研专家一起,聚焦中小学寒暑假教育,碰撞多方智慧,通过富有真知灼见的主题发言、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环节,促进交流碰撞,共绘寒暑假教育创新蓝图。来自全国各地近500名教育同仁线下参会,并有超过191万人次的观众观看了论坛直播。
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36次学术年会分论坛14在天津师范大学会议中心大报告厅隆重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中共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办,旨在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论坛开幕式,中国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赵应生、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会长关国珍分别致辞,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天津市教育学会副会长秦泽明、河北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娄延果等领导出席。会议由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尹丽君主持。
12月1日下午,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实验中学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微论坛:做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知与行”在天津顺利举办。论坛由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学科德育研究部负责人孙茂华和天津市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朱培红主持。天津市素有优良的学科育人传统,面对“新时代扎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基础教育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作用的同时,又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各学科课程的育人效能,与之同向同行?天津市教育两委和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度重视并始终将其作为重要课题。以党建引领、行政推进、教研赋能,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机制开展实践。当前,伴随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实施,教研团队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提出:中小学要“做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这一理念。
<论坛动态>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在华举行
<分微论坛精彩回顾>
<媒体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