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分微论坛精彩内容——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音乐教育分会组织的“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展示与交流”研讨会在天津师范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如期举办。本次研讨会旨在新课标、新教材背景下围绕基础音乐教育领域的一些焦点和热点问题展开理论探讨、展示教学实践成果。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理事长蔡梦、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莫蕴慧、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周海宏、中国教育学会学术专委会委员暨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杜宏斌、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编辑室主任张莹莹、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副秘书长张晓华、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常务理事王秀会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位音乐教育专家、学者、一线教师、高校研究生和社会从业者参与了本次活动,共话新时代基础音乐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新路径。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美术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以“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变革与实践路向”分论坛活动在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举行。本论坛聚焦美术课程与教学实践两个层面展开研讨。论坛分为两个板块:一是专家报告,结合美术教育课程改革政策,艺术课程标准,单元化,项目式等教育话题进行展开,从理论上解析美术课程改革的内涵与要义。二是案例分享,从美育、学科跨越、教学空间、实践进路等方面进行4个优秀案例的分享,探讨美术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把握正确的方向,探索学科融合,拓展多元化教学空间,本论坛对美术教育如何达成可持续发展这一重要目标进行了深度探讨,将助力推动美术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台阶,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生对于美育的需求,培养出具备更高艺术素养的人才。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一场主题为“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之路”的分论坛活动。来自全国书法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研员、教师等共计二百余人现场参会,并通过线上平台向全国直播。分论坛活动围绕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这一议题展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主题报告、主旨发言、专家对话与书法沙龙(含专家访谈、现场创作和展示)三个主要环节。专家学者、教研员、一线教师等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发展之路。本次论坛围绕书法与语文等学科的关系、书法教育的调研与推进、书法实践案例及问题和对策分析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明确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促进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未来发展。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组织的“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分论坛在天津举行。本次论坛设置了专家报告、经验分享以及课例研讨三个环节,特邀资深专家、教育管理者、一线校长和教师对劳动教育课程标准进行权威解读、分享区域及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经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讨中小学劳动课程如何建设及实施。论坛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秘书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秘书长宋时春主持。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综合实践分会承办主题为“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的分论坛活动。围绕分论坛主题,采用专家报告、学校和教师层面的实践案例分享及专家点评,学术沙龙等形式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对此展开深度剖析和研讨。与会者深入研讨在国家倡导课程综合化和转变育人方式的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价值和实施策略,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独立的国家必修课程,在实践育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会议号召广大教育实践者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信,坚守本课程的独立地位,促进其高质量实施。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组织的“局长论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天津召开。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管理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刊》编委会副主任马宪平主持,国家督学、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学刊》主编王定华致辞。论坛采取主旨报告、圆桌沙龙、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入研讨在教育强国背景下,各区域基础教育如何通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
会议现场
12月1日,由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市教育学会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专题分论坛之二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三层八号会议厅举行。本次论坛主题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民办基础教育何为?”论坛由天津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霍晓宏主持。中国教育学会副监事长杨念鲁,国家督学、天津市人民政府首席督学、天津市教育学会会长王洪华,教育部发展规划司民办教育处处长陈明君等出席会议。本次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教育管理、教育行动、教育应为四个单元,采取领导报告、案例分享、专家点评等形式,特邀权威专家、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人员、来自全国部分省市的卓越校长,解读民办教育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分析教育工作者肩负的强国使命,分享民办基础教育学校的典型经验,以及民办基础教育学校依法办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方法,共同探讨在推进国家繁荣和民族复兴中民办教育的应有作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组织的“专题分论坛5: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在天津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浙江省教育厅原一级巡视员韩平,北京市教育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北京市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汤丰林,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嘉定区政协常委管文洁,山东省威海市委教育工委委员、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玉杰,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委教育工委副书记、海盐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郭章洪,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教育局副局长、厦门市人民政府督学叶泽军,湖北省宜都市实验小学教联体党总支书记李昌洪等出席会议并发言。论坛分为案例分享、深度对话、专家评述三个环节,围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目标和基本任务,凝聚专家、局长、校长智慧,深入探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引导县域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分论坛六聚焦“用好教学成果,聚焦扩优提质”主题,通过主旨报告、经验分享、对话交流和专家点评等形式,深入探讨课程教学变革,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专家报告环节,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司长吕玉刚进行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政策要义与推广价值》的主题分享。围绕《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实践经验与新一轮的行动思考》主题,中国教育学会秘书处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滨作精彩报告。在成果推广应用经验分享环节,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中小学幼儿园成果持有方代表分别进行了发言。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组织的“专题分论坛: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在天津市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院长刘宝存教授主持。论坛设置了主题讲座、圆桌论坛、互动提问几大环节,特邀权威专家、一线校长、来自全国各地的卓越校长从世界主要国家综合高中建设的发展历程与实践模式、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基本定位等角度出发,共同探讨我国综合高中建设的可能方向及发展路径。
<论坛回放>
<论坛动态>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二届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颁奖仪式在华举行
<分微论坛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