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至12月1日,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在天津召开,600多位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校长教师分享精彩报告。12月1日上午,论坛举办了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博士分论坛、校长分论坛、局长分论坛以及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举办了33场微论坛。各分微论坛围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既有形势、政策的高位引领,又有区域、学校的精准实践,内容丰富,交流深入,反响热烈。
下面,一起来看分微论坛精彩内容——
语文课程与小学生文化情怀培育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主题为“语文课程与小学生文化情怀培育”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学科分论坛活动。本次分论坛由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语文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北京小学校长李明新主持。来自全国小学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教研员、校长、教师等共500余人现场参会。语文教育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本次分论坛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充分发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育人价值为宗旨,特邀权威专家、来自全国各地的资深教研员、校长及语文教师,分别从“理论探讨”和“课例展示与研讨”两个板块,聚焦文化教育融入语言文字学习的原理和路径,聚焦革命文化主题单元的教学策略,共同探讨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育学生文化情怀的实践与探索。
会议现场
12月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教育学会、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学科嘉年华中组织承办了学科分论坛“中学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的指标体系统领的教学及评价”。本分论坛以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担组织的中国教育学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究专项课题 (初中)”中的“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及其教学案例研究”的成果为载体,总结凝练中学数学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经验,展示重要的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建构核心素养在中学数学课程中行为表现指标体系;探讨以核心素养行为指标为依据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评价;聚焦推理能力、模型观念、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结合大量具体、鲜活的样例,给出课堂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和具体路径,把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向深处推进、向细处落实。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学科分论坛“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热点问题”在天津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龚亚夫,副理事长程晓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英语基础教育教学专家和英语教师参与本论坛。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娜主持。论坛聚焦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教学实践探索中出现新的热点问题,比如单元整体教学、文本解读、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理解与实践、跨学科主题学习、新教材使用、核心素养的测评等。通过课例展示与点评、专题发言和圆桌论坛等方式开展深度研讨,分享和交流,并针对广大英语教师和教研员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为英语课堂教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主题为“数字人文发展前沿与历史教育”的分论坛。该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斌主持,来自全国中学历史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教研员、校长、教师等共计300余人现场参会,并通过线上平台向全国直播。分论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主旨报告、案例分享和自由讨论三个主要环节,分别由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卿、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戴羽明、天津古籍出版社社长任洁主持。众多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及教育研究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技术与历史教育的深度融合。此次论坛围绕科技赋能教育的现状与趋势、实践案例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等展开深入讨论,旨在推动历史教育创新,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组织的“学科分论坛8: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教学改革”在天津师范大学举行。本次论坛将聚焦未来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汇聚各方智慧,共同深入探索当今时代背景下地理课程与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地理分论坛充分落实大会精神,分为两个板块:一是专家论坛,由四位专家引领,探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从理论层面剖析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育人价值、现状与未来展望;二是案例展示与研讨,一线教师和研究生聚焦中学地理跨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实践,分享优秀案例,探讨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路径及策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和研究生共260余人到场参会。
会议现场
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承办化学学科分论坛,此次论坛专家们围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这一主题,从各个维度论述新时代背景下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本论坛围绕新时代背景下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探讨化学教学文化、化学教师教育等问题,交流深度学习和教学评价等化学教学理论与实操性问题,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备受关注的实际教学问题,展示具有导引性、示范性的案例及点评。引领教师们认真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化学教学创新,将“立德树人”切实落实到教学中,注重化学核心素养在日常教学中的落实,努力探寻化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策略。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学教育分会组织的“学科分论坛12: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在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举行。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致辞。论坛一致认为,需要重视创新人才的理论研究,重视技术与工程方面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体系化的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建立标准化的教育场景、配置标准规范和体系化的师资培养体系,期待科学教育同人并肩携手,引导学生热爱探究自然现象,热爱小发明、小创造。论坛设置了专家报告、校长行动、案例分享三大环节,特邀科学教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校卓越管理者、教学资深实践者从理论与实践层面阐述思维型科学教学、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科学教育加法的做法和经验等,共同探讨如何整体推动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组织的“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学科分论坛在天津市西青区为明学校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原体育室主任、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秘书长耿培新,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吴键,北京大学儿少卫生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马迎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与健康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与卫生分会副理事长吴慧云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论坛设置了主旨报告和圆桌论坛两个环节,特邀学校体育健康领域知名专家、基础教育研究者、区域管理者、教研员、校长和特级教师,分别从国家学校体育与健康工作政策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落地实施过程中问题与挑战的梳理、落实新课标“教会、勤练、常赛”理念的路径探索、新教材编写与使用的交流与分享,共同围绕“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这一主题,从多视角、多维度破题,就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展开深入探讨。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论坛特设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该分论坛聚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奖”,以“教育创新和学习方式变革”为主题,设置四场主题发言和一场圆桌论坛,邀请文晖奖获奖者分享其在提升教育机会、优化教学质量和推动教育创新方面的成果,深入探讨亚太国家在全球教育治理中的关键角色,共同探索亚太地区教育发展的多元智慧与前沿实践、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创新和学习方式变革、高品质学校的发展路径等,为推动区域教育创新提供多元视角,助力实现联合国2030年教育议程目标。
会议现场
12月1日上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国基础教育》编辑部、重庆市巴蜀小学校组织的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校长分论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顺利举行。全国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校长、教师等共400余人现场参会。此次论坛设置了“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学校和校长何为?”“新时代背景下,书记校长如何提升课程领导力? ”“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我们向哪里去?”三大议题,“名家引领、名校解读、新锐观点、大家论道、解题探路”五大环节,现场20位专家、校长共话前沿理念,共享实践经验,共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新格局,以期能更好地理解并发挥课程领导力,并以此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
<论坛回放>
<论坛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