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第四届论坛抢先看 | 专题分论坛:推动教研创新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最新动态
第四届论坛抢先看 | 专题分论坛:推动教研创新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024-11-2819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中国教育学会将于202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天津举办“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论坛主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聚焦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旨在紧紧围绕党中央关于全面建设教育强国重大决策部署,聚焦育人关键环节与重点领域改革,总结凝练我国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就与经验,通过主旨报告、校长星空、主题发言、中国好课堂、学科嘉年华、教改正前方等多个环节,展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进展、学术成果与实践探索。


按照论坛议程安排,11月30日,集中大会。12月1日上午,特设学科嘉年华(19场学科分论坛),京津冀基础教育协同发展分论坛,亚太地区教育创新文晖分论坛,DPD特别分论坛(D、P、D分别为博士、校长、局长),14场专题分论坛。下午为教改正前方,34场平行微论坛共话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区域与学校实践。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由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专题分论坛——







组织单位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论坛主题

推动教研创新发展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论坛内容

教研是中国基础教育的独特经验和优良传统。我国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教研体系和教研工作制度,在保障国家课程政策转化落地、促进教师团队建设和专业发展、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时代,在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教研工作的专业支撑作用更加凸显。本论坛将聚焦教研的挑战与应对、理论与实践、转型与创新等话题,通过专题报告、案例分享、圆桌对话等方式开展交流,共同研讨教研转型和创新发展,探索教研工作转型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建设助力。




会议时间
2024年12月1日8:30-12:00




会议议程

(会议议程以实际为准)




参会嘉宾


顾明远

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月霞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委员、副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张志勇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

郭 华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淀芳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原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赵诗辉

天津市教科院课程教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董洪亮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左 泉

贵州省教育科学院院长,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主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滕春友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省政府督学,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沈旭东

杭州市拱墅区教育研究院院长,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

张菊荣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苏州市特级校长, 江苏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何成刚(主持人)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李 进(主持人

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小学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


<会议通知>

○ 第四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第三十六次学术年会将于11月30日在天津举办


<论坛预热>
学科嘉年华

○ 语文课程与小学生文化情怀培育

○ 落实新课标,关注幼小衔接

○ 中学数学核心素养行为表现指标体系统领的教学与评价

○ 课程改革深化发展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热点问题

○ 建设思政金课,增强思政引领力

○ 数字人文发展前沿与历史教育

○ 面向未来的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 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

○ 基于生物学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

○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 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 “新课标·新教材·新实践”展示与交流

○ 核心素养导向的美术课程变革与实践路向

○ 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书法教育发展之路

○ 中小学劳动课程建设与实施

○ 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深化课程改革与AI融合的基础教育探索

○ 创新与融合,跨学科实践课程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深度对话


DPD特别分论坛

○ 博士分论坛:新时代立德树人与教育强国建设
○ 局长分论坛: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课程教学改革
○ 校长分论坛: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专题分论坛

○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民办基础教育何为?
○ 协同发展,健康同行
○ 学习 转化 创新——“领航计划”赋能新时代卓越教师成长
○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进机制的实践探索
○ 用好教学成果 赋能扩优提质
○ 综合高中建设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
○ 城乡教育融合发展中的课程教学改革
○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促进教育测评与考试改革
○ 弘扬教育家精神,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培训体系
○ 以普通高中特色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 中小学思政深度育人体制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 五育并举视域下中小学寒暑假教育的改革与实践
○ 深化校家社协同育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教改正前方

○ 做有学科味道的思政教育——天津市中小学课程思政知与行
○ 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区域行动
○ 在儿童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生·态”教育视域下的“科学+”创新实践
○ 教育评价牵引育人方式变革的区域实践
○ 数智转型,打通作业减负提质“最后一公里”
○ 在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中通过“数据画像”助力学生成长
○ 高质量育人体系导向下的学校教学改革实践
○ 大思政教育背景下区域性红色资源的高质量开发与运用
○ “聚焦关键 突破重点”——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福州行动
○ 区域推进单元学历案,国家课程标准落地的温江实践
○ 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的架构与践行
○ 教育强国建设 名师工作室何为?
○ 跨学科主题学习促进创新人才培养的区域探索
○ 数字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与理论建设
○ 教师改变、课堂改变、学校改变——基于课堂变革的中小学主题式校本研修创新实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的体系建构与实践创新
○ 构建素养导向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生态
○ 基于课程改革的学校劳动教育高质量实践
○ 教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边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
○ 启智润心 实现幼儿全面富有个性发展
○ 会玩、慧玩、汇玩——幼儿园自主游戏推进的路径探索
○ 传承红色基因 培育时代新人——发挥资源优势,探索实践育人新样态
○ 数智时代学校治理与育人方式的变革
○ 突围与超越,学科教学中儿童想象力的培养
○ 学为中心的学习场景探秘
○ 以学段贯通促进中小学校高质量育人
○ 构建高质量育人生态,让青春期成为教育黄金期
○ 未来书院,创新人才素养培育的课程变革与实践
○ 基于戏剧工作坊的跨学科美育实践
○ 课堂,让学习真正发生
○ 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 美育赋能,助推乡村学校教育提质
○ 看见学生,教育才会发生——基础教育育人方式变革探索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