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李永智: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最新动态
李永智: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
2024-10-2714



本文共1623字,阅读约需3分钟


李永智,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


人口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教育起着关键作用。当前,中国正滑陷人口结构性危机,任其发展势必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以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


要充分认识我国人口正在滑陷结构性危机的紧迫性和严重性,更多情况下,人口结构比人口规模更为重要。在人类历史99%以上时间段中,少年儿童比例为40%以上,65岁以上人口比例在4%以下,人口结构呈正三角形, 有力支撑着人类文明持续蓬勃发展。2023年我国老龄化程度超过80%的中高收入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5.4%,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按目前趋势,2035年前很可能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同时,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维持人口世代更替的正常总和生育率为2.1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仅为0.962012年出生人口1973万,2023年出生人口则为902万。这种断崖式的出生人口减少必然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此外,人口区域增减分化加剧,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聚集趋势明显,区县人口减少问题突出,尤其是部分边境县人口为负增长,危及社会稳定和国防安全。


20235月,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旗帜鲜明地指出了教育强国建设与人口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和战略关联,迫切需要我们深化思想认识,细化实践路径,在新的人口形势下,加快构建教育对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新型支撑体系。


要构建这一支撑体系,我们可以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来谋划教育何为。在宏观层面上,重点考虑教育对提高人口生育率的促进作用。纵观国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面对人口减少难题,主要发达国家都纷纷采取强力干预措施。有的国家拿出4%~5%GDP作为财政经费用于家庭福利以鼓励生育。但这些国家生育率仍在下降,且没有一个国家能反弹到更替水平之上。教育是影响人口生育率的重要因素,通过增强教育政策弹性,缓解生育养育和教育焦虑等可以有效地提升生育率。例如,推动学前教育机构承担0~3岁公益普惠性托育服务,改建新建一批一贯制学校,缓解小升初和中考择校焦虑;探索推进弹性学制,促进更多青年更早进入社会等。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还可以积极建设和传播新型人口生育文化,主动营造生育友好型的社会文化氛围。在中观层面,重点考虑教育如何提升已有人口的素质问题。面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要求,教育必须以提升专项技能为重点,全面促进人力资源二次开发。对劳动年龄人口而言,持续的学习和技能升级将成为适应未来就业市场变革的基础,重点培养智能机器无法具备的高阶思维、创新创造、社会情感能力等。对老龄人口而言,未来产业对劳动者智力和经验的更多要求、对体力要求的相对降低,为老龄健康人群再就业打开了广阔空间,对释放老龄人口的聪明才智、有力增加高素质劳动者供给意义明显。在微观层面,重点考虑教育如何有效应对人口“排浪式”变化形势。一是面对现有学龄人口峰谷变化现状,教育可以优化资源配置迎峰渡峰。在学龄人口高峰时,主要是以学段之间资源共享来应对学段间学龄人口接续达峰问题。二是在学龄人口渡峰后,主要是修订完善教育资源配置标准、教育资产处置制度规章等问题,重点是加强过程监测监管。



分别从微观层面聚焦学龄人口“排浪式”波动问题,从宏观、中观层面深入探讨我国少子化进程与经济和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不适配问题,体现了作者鲜明的问题意识;“印度人口超过中国”背后的教育考量,以及更为全局的国际比较,深化和拓展了对教育与人口的关系认识,得出了诸多颇有新意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


教育强国建设正在扎实推进,人口结构变化将贯穿始终。加强教育与人口问题研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大课题,更是关系民族未来的千秋大计,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作出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本平台发表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