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改革,追求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科高品质思维能力的提升与发展,其关键路径是积极践行“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推动课堂实现“精准教”“有效学”和“科学评”。一是搭建学习的脚手架,做到“精准教”。教学中,基于学生的动态水平适时创设情境任务开展学习,把“目标任务”转换成“问题式”的评价任务作为启迪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借助“互助式”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反串、研讨、问答”,体现“以教定学”的理念,逐步构建成“问学”课堂。同时,借助“激励性脚手架”推动学生学习,促进小组竞学有效、高效。让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有深度、有梯度、有效度。二是完善学习目标体系,保障“有效学”。一要通过目标叙写,凸显目标包含的“四要素”。将学科核心素养具体化,让学生做到“行有方向”。二要把学习目标外化于评价任务。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把学习行为目标不断加以对照,审视自己的学习成果,让学习不偏航。三要把目标梯度呈现,符合学情。目标设计要针对不同类学生的具体情况,激励学生得到最大发展,同时,针对“学困生”实施补偿学习,全体达成学习目标。三是合理设计评价任务,确保“科学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的关键在课堂评价,如何设计指向“深度学习”的评价任务?一要让评价任务与学习目标高度吻合。目标明确后,再设计相应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路径和方案,促进学生思维进阶。二要保障评价任务必须“让学生明白”。评价任务要符合不同学情,凸显“任务内容、任务要求和评价量规”三个方面。三要构建多维度多样态的评价任务。倡导“大任务”评价,着力从课前探究性任务到课内研究性、开放性、挑战性任务评价,再到课后的实践性、项目式的作业任务评价,让“评价任务”贯穿学习的全过程,做到课中、课外一体化考虑,课外评价与作业、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相结合,以促进学生深层次地学习。(来源:《中国教育学刊》,本平台发表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