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世明:拥抱一个无障碍大千世界
最新动态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吕世明:拥抱一个无障碍大千世界
2024-10-1612



本文共3030字,阅读约需5分钟



吕世明,第十三、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六、七届主席团副主席,中国助残志愿者协会会长



2023年9月1日,一部影响所有人且事关日常所需、有助于解决民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民生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以下简称《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终于正式走进我们的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的主旨要义是“为了加强无障碍环境建设,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促进社会全体人员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对我国来说,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民生大法。


我们不难观察、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多样性的世界,花草树木各有其属,山川河流各具其态,人类活动各显其征。这样一个多样、包容的世界,需要我们去接近、认识、理解,更需要我们以无障碍的心态、无障碍的理念、无障碍的探索、无障碍的行动、无障碍的价值观等,多角度、多层面去揭开她的面纱,投入她的怀抱,感受她的情怀,理解她的真谛。


其实,无障碍环境对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常把手机录制的一段与小孙女的童真对话放给身边的朋友听。受爷爷的影响,刚满6岁的孩童早早地知道了“无障碍”,还会说一句顺口溜:“今天的无障碍,是为了爷爷奶奶;明天是为了爸爸妈妈;后天就是为了我们自己。”当我追问,为什么无障碍后天是为了自己时,她似懂非懂地回答:“我们也会长大、变老,会有走不动的时候呵!”多么通俗、浅显的解释,道出了“无障碍”实际上是关照每个人的本质。她口中的“无障碍”稚气而鲜活,令每一个听到的人动容。


是的,在我们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状态下,都可能会遇到对无障碍环境的迫切需求,无障碍加适老化、适儿化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试想,我们在超市里正推着一辆满载的购物车,倘若遇到一个高高的台阶,一定会感到特别沮丧,抱怨设计师把台阶设计得太不人性化了。反之,如果面前出现的是一条方便购物车推行的坡道,你一定会不经意、自然而然地顺利通过。这是一种惯性,我们只有在遇到障碍时才会想到无障碍,而当我们置身于无障碍环境中,尽享其带来的便利和自由时,却全然无知无感。


那么,什么是无障碍,如何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无障碍呢?


首先,无障碍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权利。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这一价值观体现为对每个人生存权利和良好生活状态的保障,是一种社会制度上的追求。《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是一部通过推进无障碍环境高质量建设来维护人的平等尊严的专门性法律,要求对残疾人、老年人等无障碍重点需求者予以特别关注,并让所有人的权益得到保障。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腿脚不便的“爷爷奶奶们”来说,无障碍环境建设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能顺顺利利出得了门,下得去楼,进得了公园,享受到户外新鲜的空气和阳光。因此,无障碍就是要让人人享有“平等、融合、共享”的生活,就是要让我们的社会环境更包容、更人性、更美好。


其次,无障碍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服务。无障碍环境建设是社会文明的映射。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时指出:“无障碍设施建设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我们要高度重视。”这是我们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根本指南。无障碍环境建设与我们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密切相关,与我们每个家庭的幸福紧紧相连。城市的高楼大厦建得再雄伟壮观,倘若无障碍设施不完备,人生活其中也会感到不便;城市道路再四通八达,倘若无障碍环境形成不了闭环,人在出行时也容易遇到阻碍。所以,感受一座城市的温度,可以看无障碍环境建设做得到不到位,看无障碍服务是不是深入人心。


再次,无障碍是一种赋能,也是一种科技延伸。无障碍环境建设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具体呈现。科技让人类许多梦想成为现实,让视障者能够“看得见”,让听障者能够“听得到”,让肢体障碍者能够“站立行”,科技助力实现畅视、畅听、畅行,“善假于物”让人的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无障碍信息交流、无障碍智能服务、无障碍出行导航、无障碍影视等逐一实现,科技赋能无障碍环境建设,改善人的生活,让一切皆有可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突飞猛进,发生了深刻变化,取得了显著成就。党中央的一系列部署、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在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做准备,不断推动着无障碍环境建设,在法规制度、顶层设计、实践应用、转化成效等方面,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收益和无法估量的价值。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龄人口已达2.97亿,五种类别的残疾人有8500多万。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特殊群体的需要,无障碍环境与适老化产业事关所有人,人人可需、人人可见、人人可益、人人可为。


当前,无障碍、适老化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热议词汇,无障碍环境建设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无障碍的文明意识也已形成,无障碍事业方兴未艾、如火如荼。无障碍是有价值属性的,不仅可以创造社会价值,还可以创造经济价值。试想,一个新建设施,倘若未遵循无障碍的规范,未达到无障碍的标准,不好用、不管用,日后势必要重新拆改、返工和重新装配,造成不该有的损失和浪费。如果从源头治理,从建设之初就置入无障碍设施,就会节约成本、降低造价,日后不用再拆改重建。这是一个多么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效应!


这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一个深刻的、亟待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一定要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习无障碍常识,树立无障碍理念,明确无障碍责任,形成无障碍意识,从当下的学习与生活中了解、感知、感受无障碍的存在与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成就未来无障碍的美好生活。为此,我们需要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接受无障碍理念,通过打造精雕细刻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感悟什么是无障碍,理解无障碍的本质。这样,我们培养出的学生走向社会后,就会很自然地将无障碍理念融入创造价值的过程中。令人颇感欣慰的是,有的幼儿园已经开始用导盲犬的案例和我们身边的设施让幼儿认识和了解无障碍设施;有的中学成立了无障碍志愿使团;越来越多的大学和中小学课程融入了无障碍出行体验与包容性环境和社会的内容;有的高校成立了无障碍学生社团,自然地培植学生无障碍志愿情怀,让其系统学习无障碍知识,感知感受无障碍与适老化、适儿化环境建设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有的大学生还发起倡导“无障爱”的倡约,自觉推动无障碍理念普及。


学校是学生快乐成长的天地,是传递无障碍理念的人生课堂。作为师长,需要给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耐心和爱心,要以“平等、融合、共享”的无障碍理念,去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以尊重个体差异的博爱之心、宽容之智、包容之怀,对待和关爱我们的每一位学生。要让学生从小了解无障碍,理解无障碍环境是为所有人服务的理念;学会从关心身边的人开始,关注校园无障碍环境建设,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共享无障碍环境。


大千世界的多样包容,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年轻人、幼儿等不同人群的不同特质和不同需求,看到了健全人和残障人士共同为无障碍环境建设而奋斗的闪光精神。多样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人人要参与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儿童青少年肩负祖国无障碍环境建设使命,承担无障碍事业发展大业,要学法、知法、懂法、用法,做信息无障碍、科技赋能的发明家、创造者,做无障碍事业的后来人。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高质量促进无障碍环境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无障碍是人生的一堂大课,我们需要共同努力。无障碍世界的奇妙、美好,有待所有人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10-1787/G4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邮政订阅: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编辑部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