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中国教育学会召开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座谈会,学会会长朱之文出席会议并讲话。座谈会上,8位与会代表结合教育工作和各自工作实际,畅谈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思想认识、工作思路和落实举措。与会代表发言将陆续刊发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专栏,敬请关注。
今天,分享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分党组书记、副主任,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办公室主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孟繁华的座谈会发言,一起来看→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建成教育强国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在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新型现代化的进程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我们在思考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强国建设的战略问题时,要立足全局生态系统看教育,从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着手,构筑拔尖人才培养的基本方略。
一、拔尖创新人才生成于良好的基础教育生态系统
拔尖创新人才是由多种力量合成的结果,最重要的力量是内驱力,即其自身的成长力。这种内在的成长力一般会表现为个体的独特品质,如对环境敏感的觉察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对某种现象浓厚的兴趣、强大的专注力和探索的热情,以及敢为人先、不惧失败的冒险精神和抗挫折能力等。基础教育生态系统是与个体成长必然发生关联的环境系统。这一人才成长的基础环境对个体内在驱动的成长力培育需要“有为”和“无为”兼具,做到张弛有度。
比如拔尖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以及以知识结构为基础形成的跨学科认知结构都需要个体之外的外部力量积极“有为”。而以兴趣、专注力、探索的热情为核心的创新素养则需要更多地保护、鼓励、涵养、不强迫、不抑制个体内在的驱动力,此时不是越发力越好,过度发力可能会弊大于利。因此相关要素应该谨慎“有为”,有时甚至是“无为”。
总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理论到实践都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系统要素之间不仅关系复杂而且带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硬要用处理简单系统的方法处理这一复杂的巨系统,忽视自组织特征,把人的社会性、复杂性、人的心理和行为的不确定性简化处理,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果。因此,只有秉持拔尖创新人才的“生成”观而非“圈养”才能为拔尖创新人才孕育提供有益的基础环境。
二、坚持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双向良性互动,构建基础教育生态系统优化的动力发生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创设道路
动力发生机制指的是在系统内外促使系统发生变化和发展的驱动要素、要素与系统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从教育系统内部来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涉及基础教育阶段,也必然呈现于高等教育阶段。二者只有良性互动才能产生新的动力。
从基础教育的角度来看,诸如“掐尖儿”“清北升学率”之类的破坏基础教育生态和拔尖创新人才生长规律的行为的发生,表现在基础教育,根子却在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过于陡峭的金字塔结构是重要原因。这样的结构“逼迫”基础教育走出了很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创新能力需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切中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互动不足这一宏观问题。
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树立教育“全人”观,拔尖创新素养既表现在知识结构、意志品质上,也表现在思维方式、创新精神上,首先必须坚持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培养有理想信念、道德责任和扎实学识人才底色。其次,人才贯通培养能够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早期识别和可持续支持。早期识别决不是变相的“掐尖儿”或“竞赛”,尤其是青少年早期成长阶段,更多的是培养浓厚的兴趣、形成创新思维、保护强烈的求知欲,此时更需要基于学生个体特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观。第三,人才贯通培养能够实现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优势资源互补。通过与基础教育的合作,这些资源可以更早地对学生开放,逐步建立学生广阔的学术视野、丰富高水平的认知体验;而基础教育面向全体,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呈现出的可能性、丰富性、生动性可以为高等教育带来新的启发。
三、激发各主体能动性,构建基础教育生态优化的活力提升机制,为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构筑坚实支撑
基础教育生态活力提升机制是指通过各种策略和措施,激发和增强基础教育系统内部各个要素的活力,以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升、创新能力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活力提升机制的核心在于主观能动性激活及其可持续投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大会上强调了教育公共服务生产供给与教育强国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从价值引领到价值共创是公共服务生产主体活力激发的关键。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国家战略,是以公共性为引领支撑的战略选择。各级政府在教育工作的部署中需要始终坚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基本价值,以使得各项教育举措能具有共同的、可持续的目标指向。对于教师主体而言,在这一战略的价值引领下,需要以更大的格局,不断反思、精进“教什么”“怎么教”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如果只有外部的价值引领,缺乏内在的价值生成,各行动主体的活力也会面临耗竭的威胁。我们应该将政府行动、教师教学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建立稳定的、引领性的价值关联,寻找到各主体之间的价值共识是价值共创的基础路径。以价值引领行动,以行动结果反馈系统优化,需要政府主体、教师主体在育人实践中积极作为,敢于担当。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也明确指出了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的复杂性、战略性和艰巨性。我们在拔尖创新人才实践中,要善于反思、持续优化、改善实践,实现螺旋式上升,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
△ 中国教育学会学生发展指导分会召开第一届理事会2024年全体会议
△ 任友群:弘扬教育家精神,发挥高校综合优势,为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山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