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基础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ODM3MjM1MQ==&mid=2247520638&idx=1&sn=7b27358c688a26c18975bb331ab00af6
梅亚民,浙江省杭州市湘湖未来学校常务校长
当站在时代的又一个十字路口,注视着经济、文化、科技与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不禁对未来充满了无限的遐想。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以博大的胸怀和创新性思维,思考如何创建一所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矢志培养创新能力的学校;我们更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坚守育人的使命,守正育人的规律,以培养一批批正直、善良、诚信、勇敢,勇于担当、敢于创造的时代新人为己任。
浙江省杭州市湘湖未来学校是一所新学校,也是一所从筹办伊始就思考如何基于人和未来的学校。三年来,创校团队和全体师生在杭州湘湖之畔凝心聚力、潜心行动,面向未来,种桃种李种春风,努力造就一所我们心目中的未来学校,努力让校园变得伟大。
创建一所基于未来的学校是一项复杂且需要深思熟虑的宏大工程,需要设置一个逻辑前提,进而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明确的方向和框架,确保所有决策和探索都能围绕一个统一的目标进行。湘湖未来学校创建的逻辑前提不仅要基于未来愿景和期待,更要追寻创建学校本身的逻辑原点和价值意义,那就是“育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教育”“办什么样的学校”。在湘湖未来学校创建和创办过程中,我们始终把这三个问题作为审视办学宗旨的灵魂追问。
1. 育什么样的人?
在湘湖未来学校,我们提出了“人皆有才,人人成才,让每个生命出彩”的育人理念,我们始终坚持教育要见“人”——即从“教育的起点、教育的过程和教育的结果”三个方面打通培养人的问题,进而实现培养三种人和打造人的三种样态,即“人的完整与完整的人”“人的幸福与幸福的人”“人的未来与未来的人”。这三种人及其三种样态不是彼此分割独立指向的,而是一个有机的连续性整体。教育的时代意义在于“人”怎样从“自然的人”走向“完整的人”,从“完整的人”走向“幸福的人”,从“幸福的人”走向“未来的人”。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未来的人才,“未来的人”是立足完整、拥有幸福,基于未来社会需要的人。
2. 做什么样的教育?
在湘湖未来学校,我们始终坚持寻找真正有意义的教育。我们认为有意义的教育是指向“真实的教育”,是指向“有价值的学习的教育”,是指向“未来的教育”。
指向“真实的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创建静心思考和自我探究的平台,创设自主学习、管理、约束、反思、发展的条件,激发学生自主、自为的作用,指向其真实自我的时空,让他们在自主探究、泛在学习、社会课堂中接触更多元的社会真实样态,从而能够从容面对学习场景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指向“有价值的学习的教育”,就是要强调自主性和建构性,注重文化和情境脉络,注重情境性和真实性的统一,提供以概念为基础的、注重元认知的学习。这样的教育着眼于科学素养、数字技术素养、社会知识和社会情感能力等素养与能力的达成,努力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指向“未来的教育”,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指向个体发展的教育,是AI等工具赋能的教育,是全球化背景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未来,数智技术的赋能让教育真正走向个性化、差异化和极致化,使人的学习匹配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飞跃,让人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
3. 办什么样的学校?
在湘湖未来学校,我们努力把学校打造成能够形成生命个体新认知、情感体验新认同、教育教学新样态和教育治理新局面的新型学校。
我们努力建立生命个体的全新认知,让教师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生命成长的引导者和陪伴者,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他们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行动策略。我们强调师生之间的融通与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和情感需求,努力为他们创建一个积极、愉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适应信息化、智能化的时代,包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精准的学习支持。我们尝试基于网络工具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未来学习的新工具、新手段,努力让每一位学习者能够形成数据的思维,学会数据的表达,拥有数据的财富。我们不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社区的联系,构建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系统,在良好生态中让学生的成长画像、教师的专业画像自洽于学校的发展画像之中。
1. 让校园美起来:绘一幅教育的“清明上河图”,得山得水得人文
湘湖未来学校地处富春江、钱塘江、浦阳江三江汇流之地,偏落于承载八千年历史跨湖桥文化的4A级景区湘湖一隅,紧邻陶行知先生早年创办的湘湖师范遗址,是“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贺知章的故里,也是程朱理学传继人杨时为政一方疏湖灌田的福泽之地。这是一块充满历史底蕴的宝地,也是一片孕育未来的热土。
在这里,我们努力将校园打造成一幅教育的“清明上河图”。我们精心设计构建校园建筑和环境,让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以得山得水得人文为旨趣,把校园安放在山水之间,镌刻在历史文化的印记里,为学生提供一个“人、文、景、校”合一的清新舒适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同时,我们注重校园文化的历史传承、凝练与创新,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以形揽美、以文化美,让教育与建筑产生美学共鸣。校园门头的“三江一苇”匾额、“蒙养始基,发轫趁龙门……”的楹联、“人门立言”“青衿曦晖”等校园八景,是我们畅想的教育寓言,更是鲜活的教育场景。只有让校园成为传承历史、承载文化、开创未来的重要场所,才能更好地创建基于未来的校园、办好基于未来的教育。
这幅“清明上河图”,其背后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学理认知。未来学校就是要给孩子们营造这样的场景,让他们真正实现先生主张的“六个解放”。
2. 让师生雅起来:绘一幅教育的“富春山居图”,种桃种李种春风
“让师生雅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生命态度。黄公望的传世之作《富春山居图》以其精细的笔触、丰富的色彩和深远的意境而著称,让人仰山仰水、知草知木。教育者应当以这样的心境和追求,去绘制一幅属于教育的“富春山居图”,不仅要有知识的传与授,更要有德行的濡染与涵养;不仅要有技能的训练,更要有情怀的熏陶。
因而,让“师生雅起来”首先需要教育者的引领和示范。寻找怎样的教育合伙人和怎样寻找教育合伙人成为一所新建学校的重要命题。湘湖未来学校“六菜一汤”的选人文化,正是对这一命题的积极回应,蕴涵着我们对未来教师的理解,由此吸引了海内外一大批同道中人,也由此造就了学校多元、开放、包容、互鉴的校园文化。在这里,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未来教师的模样——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陪伴者。
“让师生雅起来”,要养成这样一种生活态度,需要学校从管理哲学上确立定音鼓。在湘湖未来学校,“教师第一、学生唯一”是我们始终守持的管理哲学。我们致力于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教育环境,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和成就感。同时,我们也始终将学生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自己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此,我们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精准、高效的学习支持,积极开展校内外合作,构建开放、多元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我们深信,只有学生成长才有学校发展。
“让师生雅起来”,也是“三开(开明、开放、开化)、三宽(宽松、宽容、宽厚)、三性(人性、理性、灵性)”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要绘一幅教育的“富春山居图”,就需要民主的办学思想、包容的学校治理和活跃的学习学术氛围。我们鼓励师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我们倡导多元、包容的校园文化,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精神的和美与师生彼此守望的归属感。在宽松、宽容、宽厚的教育氛围中,我们允许师生犯错并从中学习。我们关注每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让他们具备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我们希冀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培养出具有人性、理性、灵性的人才。他们不仅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品德和情操,能够为社会的繁荣、祖国的发展以及人类的文明贡献一份力量。
3. 让未来达起来:绘一幅教育的“千里江山图”,见天见地见未来
“让未来达起来”就是要绘一幅教育的“千里江山图”,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表征的是人的江山,更是一个民族的江山。它的万千气象让我们看到人与世界的宏伟博大。绘制好这样一幅教育的旷世之作,要见天见地见未来。首先,要展示出教育的广度和深度,在从基础知识到兴趣特长的各个领域,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爱好与追求,提供多元、个性化的教育路径;在从专业涵养到学术专长的各个方向,积极服务每一位教师的成才和发展,为他们创设有预期、可践行的卓越平台。同时,这幅图也要展现出教育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培养和品德的塑造。我们要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他们的学习不仅关乎个人的未来,更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要让每一位教师都懂得,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仅关乎每个孩子的今天,更关乎家国的未来与福祉。
见天,就是让我们的教育走在时代最前沿,触摸时代的脉搏,汲取时代的养正之气;见地,就是要立足本土,立足自身与当下,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基,发挥自身特长,夯实基础,奋发有为;见未来,就是要有远大志向,学校要为每一位师生规划好未来,师生要为自己谋划未来,学校以此成就最美好的未来,让教育的“千里江山图”成为驱动学生、教师和家长的愿景。
为此,我们构建“学在未来-勤在未来-嗨在未来”学校课程体系和“八力合一”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系统,以课程主导、课堂主力、课题主推,扎实推进基于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七大行动——大体育、大艺术、大阅读、大课程、大科创、大社团、大自然,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创建建筑中心、机械中心、交通中心、3D打印中心、航空航天中心、艺术创想中心、体质强基中心,为学生呈现多元的学习场景;我们开发少儿工程院课程、少儿科学院课程、少儿体适能课程、少儿艺术特长课程,丰富学校的课程样态;我们通过整合资源让游泳课、攀岩课、钢琴课、服装设计课、陶艺课等成为学校的必修课,不断丰富学校素养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的内涵;我们开设数学、信息奥林匹克课程,开设击剑课、射箭课、棒球课,组建合唱团、乐团、舞蹈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我们组织思维季、文学季、国际文化节、美食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尽可能地为学生成长搭建更多的舞台。
同时,一所面向未来的学校离不开教师的可持续学习。我们开设“一苇大讲堂”,让大师课成为师训的常态课;我们定期组织“黑镜”培训,以“盲师”为导,不断强化团建形式,凝聚团队活力;我们开启教育AI使用培训项目,让科技赋能教书育人;我们实施“数智教师”长远培训计划和评价方案,引入“王者荣耀”七星打怪评级方式,按月评价和奖励教师在“数智”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表现。
学习场景的不断建立和建设、学习机制的努力构建和完善,让求知、求智的风气成为校园的风景线和师生真实的追求。绘制这样一幅教育“千里江山图”,我们的孩子才能“达”起来,我们的未来才能“达”起来。
1. 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精神长相
无论未来的校园是怎样一幅图景,其内核脱离不了“人”,而人是鲜活的,鲜活的生命有其精神长相。这份精神长相是内在的品格和气质的体现,它不势利、不功利、不唯利,它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校园里,每个人都被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学术是自由的,思想是开放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都充满着友爱和互助精神。
总之,一个拥有自己精神长相的校园,才不会被世俗、被利益、被大流所裹挟,才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希望的地方。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还能够为社会培养出一批批有品格、有才华、有担当的人才。
2. 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美学追求
如果说一所学校的精神长相是它的风骨,那么美学追求则是它从内隐到外显的骨肉筋络和风姿风貌。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美学追求,这种追求应当体现在场景美学、行为美学和人文美学三个方面,三位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校园独特的美学体系。
场景美学是校园美学的基础。美丽的校园环境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愉悦和舒适,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在校园规划中,我们注重绿化、景观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创建既美观实用又多元的学习空间,如在校园中设置一些文化雕塑、艺术互动装置和绿色景观,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艺术魅力和美学底蕴。
行为美学是校园美学的基本形态。师生的言行举止是校园美学的重要体现。学校除了注重引导学生的行为规范,更应该通过环境创设和氛围营造,实现从形塑到神聚,提升师生行为涵养、文明素养,共同营造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让校园里无时无处不弥漫着美学气息。
人文美学是校园美学的灵魂。人文美学既是对场景美学和行为美学的集成,更是一种超越。人文美学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承载。在校园建设中,我们通过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艺术表演和讲座,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和人文关怀,培养其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从而强化对人文精神的传承、凝练和弘扬,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沉淀校园美学。
3. 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课程哲学
课程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学校文化的内核和载体。在湘湖未来学校,我们提倡“校园无处不课程,课程无时不育人”的课程哲学。
校园无处不课程。我们致力于将校园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转变为学生成长的资源。学校的建筑、设施、活动、人际关系等都能成为课程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其中学习、体悟。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而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课程无时不育人。教育不是一次性的行为,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始终强调教育的连续性和长期性,尤其注重教育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注重教育的长期效应和无痕影响,让学生在校园中接受生动的、率性的、不刻意的课程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构建课程哲学时,我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的满足,既提供多样化的教育资源和活动,让学生在其中发挥优势和特长,更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创新中成长。
4. 校园一定要有自己的“无用”气象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常常被鼓励去追求和涉足那些看似实用、有明确回报的领域。然而,艺术、体育、机器人等看似无用的活动,看似“玩”的活动、游戏的活动,实际上在塑造我们的人生、培养我们的品质和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无用”之用,校园的“无用”气象,或许不直接关联学业成绩或未来升学,但在校园生活和学生未来成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塑造校园文化和培育校园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玩”体艺,把体艺课程第一化。这是湘湖未来学校最注重的“无用”气象。我们积极引入社会艺术资源,把名家的艺术展、音乐会开在校园内,让学生近身、切身体会艺术的魅力;我们把学业奖励以邀请学生及其父母听一场音乐会、看一场演出的方式兑现,以美的形式奖赏美的行动;我们把钻石剧场、黑箱剧场、未来厅、琴房、苏格拉底广场等场地预约开放,让学生在闲暇之余能够在舞台上、在聚光灯下,独自或组队一起展现美。我们着眼大体育,建设攀岩墙,打造体适能场馆、游泳馆,开设网球、棒球、击剑、射箭等多样式体育运动;我们还借助地理优势,链接湘湖的山水绿地资源,开展环湖跑、铁人三项、绿地翻滚、帆船竞速等活动,力求人人会游泳,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
“玩”数字,把AI赋能最大化。这是湘湖未来学校基于工具与未来的“无用”气象。在数字化时代,我们深知AI技术的巨大潜力。我们也致力于将AI技术融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让“玩”数字成为常态。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科技进步的力量,同时也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论是数智化教学、智能管理,还是智慧生活,我们都希望通过AI技术的赋能,让校园生活更加便捷、高效和有趣。我们让学生遛机器狗,设接待机器人,让智能化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打造数字实验室,专设机器人竞技场,拟设AI自习室,成立教师教育AI体验项目,先尝、先试、先用,开天眼、见天光、逐天际,努力与时代同频、与科技共舞。
“玩”左右脑,把“八力合一”脑本化。这是一个教育的脑时代。我们坚信,一个人的左右脑应该得到平衡发展。因此,我们鼓励学生“玩”左右脑,将他们的逻辑思维、创意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统整起来,形成独特的“八力合一”的脑本化能力。我们提供各种课程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全脑潜能,让他们在挑战中成长、在创新中超越,使大脑不断进化协同,把个人自脑、同伴他脑和AI智脑统整融通。
“玩”未来时,把以终为始过程化。我们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未来视野,鼓励他们“玩”未来时,以终为始,思考未来的趋势和挑战。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就对未来有所准备,对世界有所准备,当他们走出校园时,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未来的社会变革,继而实现“六个友好”,即与自己友好、与家长友好、与社会友好、与自然友好、与世界友好、与未来友好。
正如音乐家、诗人莱恩纳德·科恩所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未来学校的创建就是要寻找这一束光!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邮政订阅: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编辑部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