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基础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ODM3MjM1MQ==&mid=2247512696&idx=1&sn=729ad66ac2509b038ea4686475d39927
郭治平,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家庭、学校、社会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山东省潍坊市经过20余年持续探索,构建起了市域一体化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以健全的工作组织、强有力的队伍、全覆盖的课程、丰富多元的活动、立体综合的评价制度为着力点,有效解决了当前家校社协同育人面临的职责不清、路径不明、专业水平不高等共性问题,构建起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但在传统教育观念下,家校社各行其是甚至相互掣肘,难以形成育人合力。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而优质教育资源发展不充分、不均衡,进一步导致部分家长盲目跟风,过分追求孩子学习成绩而忽略其身心健康。家长焦虑多、孩子负担重一直是教育面临的共性问题,并形成恶性循环的教育“剧场效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家庭教育乡村行”报告结束后,家长们纷纷请教育子困惑
一是从家长方面看,存在职责不清、理念落后、能力不足的问题。很多家长没有认识到自己是家庭教育的实施主体,家庭教育职责不清晰,对学校教育的配合度、协同度不高;对教育规律缺乏科学认知,过度强调分数的重要性,以单一标准评价孩子,不善用科学的教育方法解决孩子成长问题。
二是从学校方面看,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指导能力不足,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家庭教育课程质量不高,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和规范管理制度,家长学校、家委会工作内容和职责底线界定不清晰。
三是从社会方面看,家校社一体化育人机制尚未建立健全,各部门参与育人工作的动力不足、责任不清,协同、落实不到位,无法实现各司其职、同频共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与接班人的培养成为学校的“独角戏”。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组织体系
潍坊市2002年启动家庭教育“亲子共成长”工程,坚持“有人干事、责任到人”原则,不断完善市县校三级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组织体系建设。
社区教育协调员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走进社区、走近家庭
一是在市县层面,2006年成立了潍坊市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11年成立了潍坊市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研究中心,进行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和推广工作;2015年成立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全市工作;2017年潍坊市政府批准在市教育局内设全国第一个家庭教育科,负责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2021年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推进工作专业化发展;2022年成立潍坊市家校社共育工作委员会,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利用。
二是在学校层面,校校成立家长学校,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制度和总协调员制度;建设家长驿站,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组织和队伍建设。
三是在社会层面,2006年社区成立社区家长学校;2008年成立潍坊市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为未成年人和家长提供个性化公益心理疏导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2014年,成立全国第一家在民政部门注册的中小学家长联合会,指导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和家校共育活动的开展;2016年,成立潍坊市婴幼儿养育指导中心,负责婴幼儿养育指导服务与知识普及工作;2021年,设立社区教育服务岗,聘任社区教育协调员,处理教育在社区的大小事宜。为进一步深化家校社共育、构建全环境育人服务体系,潍坊市建立了“教育惠民一码通”“家长驿站”、家校社惠民服务网,进一步实现家校沟通共育的精准对接,满足群众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由此,潍坊市建立起市县校一体化、全覆盖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组织体系。
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队伍体系
为保障和推进全市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持续健康发展,潍坊市建立了集专家、教研员、教师和志愿者4个层面的10支梯队式、全覆盖、专兼职工作团队,成员超过20万人。
专家团队300多人,是由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和26名本地家庭教育骨干教师组成“亲子共成长”专家团,全程参与本地家长课程的研发与师资培训。教研员团队主要是由市县16名家庭教育教研员组成的教研团和由56个市级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57个县级名师工作室组成的县市区家庭教育研究团队,全面负责家庭教育质量提升和专业化发展。教师团队是一支由110名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的“亲子共成长”讲师团、3066名享受副校级待遇的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2965名学校家庭教育专业教师组成的家庭教育指导师;4000余名获得国家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专兼职心理教师、2.5万名教师和班主任组成的家长学校教师队伍,深入一线常态化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庭教育志愿者团队主要是由1111名覆盖全市街道、乡镇的社区教育协调员队伍和15万名社会各界关心家庭教育的人士组成,贴近群众全天候开展家庭教育关爱帮扶。
各个队伍责任明确、目标明确、相互配合,共同组成了潍坊市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的团队支持系统。
建立全覆盖的家校社共育课程体系
潍坊市开发了普及性课程、针对性课程、社会性课程和线上课程,实现“校内校外、线上线下、城市乡村、0-18岁”4个“全覆盖”。
一是开发普及性课程,实施家长全员培训。潍坊市以“百万父母进学堂,重新学习做家长”为目标,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设立家长学校,提出了“一年四次八课时”的课程实施标准,确保每名家长接受家庭教育知识学习;制定《家长课程标准》,研发《牵手两代 幸福路上》家长课程资料,这是国内首套按年龄、分年级、成体系的家长课程读物,目前已经推出第五版;录制导课视频,逐步构建“视频导课、现场研讨、问题总结、作业巩固、微课延伸”的家长课程“五步教学法”,确保“一年四次八课时”家长课程落到实处。
二是开发针对性课程,开展家长精准培训。针对农村地区家庭教育意识不强、家庭教育资源稀缺、获取渠道匮乏等问题,潍坊市组织推进“家庭教育乡村行”活动,赴县市区的广大乡村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和现场咨询。16年来已举办8届,组织活动1065场,参与家长200余万人次,提升了广大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和能力。针对城区家长的需求,潍坊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设立市县校三级“父母大讲堂”教育惠民公益讲座,市区、县级定期组织,市、县两级每年举办公益讲座200多场,线上线下参与选修的家长超过800万人次。学校组织的“父母大讲堂”活动作为学校家长课程的有益补充,每季度举行一次。市、县、校三级“父母大讲堂”满足了更多家长对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需求。针对衔接学段学生家长在学段适应、学习要求等方面的更多教育需求,如面向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一年级新生的家长,针对入学适应、焦虑、新学段特点,开发“四个一”家庭教育衔接课程,满足家长特定需求。
三是开发社会性专题课程,满足家长个性化学习需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开设“寒假陪伴与成长”“传统文化与春节”“开学季”等专题课程,解决在家校合育和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遇到的最紧急、最迫切问题。其中,2021年暑假期间播出的“暑假学生生活规划指导”课程的单节观看人次达123万。
四是开发“幸福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研发丰富的线上课程。潍坊市与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发出中国首个集家庭教育“课程、咨询、测评、家校沟通和数据管理”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家长课程学习平台,向全市家长免费开放,以微课形式传递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提供课程超过5000节,最高日访问量突破600万人次,“家长互助”咨询板块每日新增互动咨询1500-2000条,指导服务累计超过15亿人次,实现了全市家长人人有账号、人人可参与、人人能学习。
五是组建中国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潍坊市与曲阜师范大学、山东省泰山教育创新研究院联合共建中国家庭教育大数据中心,分析家长课程学习平台使用的海量数据,对家长教育需求进行精准画像,为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建立丰富的家校社共育活动体系
一是组织常态化的系列家校共育活动。潍坊市教育部门与宣传部、文明办、妇联携手,连续开展“爱家”系列活动,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利用寒假与家长一同“说家风、话家训、写家书、谈家教、识家谱、明家史、秀家宝、赛家宴”,弘扬家庭传统美德;联合市文明办开展“践行家风家训好少年”和中小学生“书香之家”评选;与市妇联、团市委等部门携手,开展示范家长学校评选、弘扬传统节日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编写《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中国的传统节日》等书籍。在各类家校共育活动中,每年参与家长超过80万人次。
二是按时开展“家长开学第一课”活动。由知名专家分学段授课,通过“幸福路”家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免费配发到中小学、幼儿园,在开学前后一个月内组织实施,单场线上观看突破130万人、在线互动40多万人。
三是联合广播电台制作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类访谈节目《幸福路上》。每期实时收听人数超过20万,目前已播出81期。
四是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金点子”征集活动。面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教师及家长征集具有教育智慧和工作创新的“金点子”,推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创新开展。
五是定期开展全市家庭教育工作调研活动。通过线下实地考察座谈与线上平台调研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县级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总协调员、骨干教师及家长代表参与,深入了解区域内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现状,探索工作新方向、新思路。
建立立体综合的家校社共育评价体系
潍坊市在学校门口建设家长驿站,增进家校沟通。图为潍坊高新双语学校家长驿站
潍坊市通过建立督导评价、家长满意度调查、政策激励、示范引领和家长课程巡课视导等制度,激发各主体内驱力,助推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可持续发展。经国家标准委审核认定,潍坊市“家庭教育指导师认定标准”“家长课程标准”等14项工作标准经过实践检验,成为国家团体标准。
一是督导评价制度。潍坊市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县市区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范畴,每年对组织建设、课程质量、活动开展情况等进行整体评价。
二是家长满意度调查制度。每年通过教育惠民服务中心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借助电话调查、网络调查、随机抽查等多种方式,收集家长有关教育的建议、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不断提升家长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三是评先树优制度。将家校社协同育人工作纳入市政府教学成果奖、育人自主创新奖、立德树人标兵等重大奖项评选范围,同时,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优质课、优秀案例课题评选活动,不断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教师的指导服务能力。
四是示范引领制度。开展家校社共育示范区、家庭教育示范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示范性心理辅导室等创建评比活动,整理典型单位的经验做法予以推广。目前,已认定6处家校社共育示范区、1处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140所市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园)、76所市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和42个示范性心理辅导室。
五是家长课程巡课视导制度。根据家长学校开课计划,组织专家团队,通过随机抽查、重点检查等方式,对学校是否开课,开课是否有教研、有教案、有课件、有资料、有作业、有反馈等情况进行详细巡查,并给予现场指导。
家校社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工程,需要全民参与、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只有全社会共同坚定思想认知,同心同向,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视为人人参与的全民事业,“久久为功”才能构建起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立德树人绝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而是需要盘活各方资源和力量统筹推进,只有各部门志同道合,全社会同心同向同力,才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是坚持专家引领。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干好专业的事。针对本地高端资源不足的问题,潍坊市“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通过引进、聘请专家资源,迅速推动工作换挡升级,提升协同育人的专业化水平。
三是坚持课程推动。课程是家庭教育的核心载体,只有依靠专业化的课程,并建立保障课程高质量实施的长效机制,才能引领家长和教师读懂孩子,转变育人理念,达成培养共识。
四是坚持学校实践。落实家庭教育,家长是主体,学校是主导。只有家校协同联动、同频共振,才能找到助力孩子健康成长的最大公约数,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是坚持社会参与。保障孩子健康成长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只有建立健全全环境育人服务保障和协同运行机制,把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变成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共同事业,家校社各负其责、各履其职、相向而行,才能构建立德树人的最大共同体。
经过20余年的持续探索发展,潍坊市逐步探索建立起“政府主导、专家引领、课程推动、社会参与、学校实践”五位一体的家校社共育方法论,呈现出“起步早、起点高、体系全、参与广、成效好、成果多”6大特点,形成了“1+N”家校社协同育人模式,提升了学生全面发展能力素养、家长的育子水平,优化了教育生态,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积极影响。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其他成果持有人:
郭治平、王清林、赵云福、毛永佳、张佳琦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邮政订阅: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编辑部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