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基础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ODM3MjM1MQ==&mid=2247514916&idx=1&sn=0fefc3dd88efb6d26274124167290b7e
1983年,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景山学校是1960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创办的专门进行城市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学校。邓小平同志题词40年来,北京景山学校始终在思考: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应该怎样培养人才,如何把“三个面向”精神与新时代教育发展相结合?如何发挥一体化学制的优势,通过学制探索和课程结构优化为学生提供“贯通”而“多元”的高质量教育?
40年来,景山学校持续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从与“小学、初中九年一贯,五四分段”学制改革试验相配套的九年一贯课程体系探索,到以“双线并存”为特点的十二年一贯课程体系构建,再到包含三种通道的十二年一贯课程体系优化,历经三次迭代,逐步形成了当前“一体化、长链条、多层次”的课程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培养时代英才的育人范式,为基础教育贯通式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路径。
1. 以“培养时代英才”作为新时代育人追求
“三个面向”是一个相互联系、协调统一的整体,它们统一于一个目标,就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它们统一于一个过程,就是努力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改革之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景山学校结合“三个面向”的人才培养要求和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特色,对育人目标进行了更加具体的表达:“培养全面而卓越的时代英才。”这一宏大的目标,指向的是学生高中毕业时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指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让学生追求卓越,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生人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为培养社会主义未来的栋梁之材打好基底。
2. 以“三个面向”统领学校课程育人全局
课程是学校落实育人目标的重要抓手,更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资源。景山学校始终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思想引领和重要追求,将“三个面向”贯彻落实在课程建设的方方面面。其中,“面向现代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思路,规定了课程建设要与时俱进、发展更新,学校在课程的目标定位、建设思路、内容选择、实施评价等方面全面落实“面向现代化”的要求。“面向世界”要求我们着眼中国,放眼世界,使学校课程朝着开放、多元的方向发展,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办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教育,充分彰显我国的教育自信。“面向未来”要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帮助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品格和必备能力。学校的课程建设基于当代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未来发展趋势,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培育。
3. 以“一体化、长链条、多层次课程体系”落实育人目标
景山学校基于“三个面向”构建了具有时代性的一体化、长链条、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通过培养目标细化、学制合理调适、课程结构优化的立体化综合改革,将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转化为三类培养目标、三种发展通道、一体架构分类优化的课程体系,进行强基、拓宽、延伸三维课程实施,调整不同层次课程比重、选择不同课程实施方式,以多样化课程方案配合学生快慢不一的发展节奏,为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服务。最终,学校形成了以“时代英才”育人目标为统领,以不同学习通道和不同层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为落地路径的课程育人方案(见《中国基础教育》第11期)。
一体化、长链条、多层次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鲜明特征。一体化指向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五育并举,强调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育人体系。长链条指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人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在学生培养方面做到长远规划、统筹安排、分段达标、阶梯发展。多层次指向学生个性多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特长,为其提供多元成长通道。
学校创新义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衔接方式,进行灵活合理的小初高分段探索,为学生创设最适宜的发展节奏,形成基础型、个性型、创新型三种通道。
1. 培养目标分类个性化设计
在“培养全面而卓越的时代英才”育人目标的指引下,学校切实贯彻“全面发展打基础,发展个性育人才”的办学理念,精准分析不同层次的人才发展要求,根据学生的学业水平、潜能特长、个人意愿,将全体学生分为三大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将培养目标具体化为三个层次:全面为主、兼顾差异(基础潜在人才),全面卓越、并驾齐驱(全面个性人才),卓越为主、全面发展(创新后备人才),为每一类学生创设特色化的学习通道和课程资源。
2. 十二年一贯学制合理分段
学校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培养目标,在一体化学制安排、长链条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探索灵活合理的初高分段方式,为学生学习成长建构了基础型通道、个性型通道、创新型通道(分别占年级学生总数的1/2、1/4、1/4)。为了进一步打通初高中学段壁垒,学校通过一体化贯通培养,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备考升学而造成的学习重复、负担过重、时间浪费以及因学段断裂而导致的人才培养不适应等问题。
基础型通道(小初高5+4+3分段)对应平行班,是学校通过中考选拔一定数量学生组建而成的接受三年普通高中教育的班级,学生有来自本校的初中毕业生,也有外校学生。平行班的设置进一步体现了学校开放办学的教育理念,与贯通班、直升班一同构成了学校多路径、多样化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个性型通道(小初高5+3+4分段)对应直升班,是学校为鼓励优秀学生个性化成长开展的允许部分品德行为良好、学习成绩优秀、体育成绩达标、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初中三年、初中直升高中的四年制直升班试验,既保证了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好初中知识,夯实基础,又让学生升入高中后有相对较长的学习时间。这是学校积极探索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
创新型通道(小初高5+2+5分段)对应贯通班,是学校为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后备优秀人才,根据自愿原则及择优录取原则,从七年级学生中选拔组建而成的实行特色培养的班级,进行初高中五年贯通培养。高中五年的学习时间,为学生全面成长、追求卓越的目标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
在保证国家课程高水平实施的前提下,学校对课程结构进行了整体优化,构建了目标连贯、领域多元、结构立体的课程体系。
1. 一体架构统筹设计
学校结合十二年一贯学制优势,立足整体育人理念,对小、初、高三个学段的课程进行统筹安排,坚持一体架构、分段实施。一体架构保障了课程的整体性与一贯性相协调,使三个学段的课程形成合力,有利于综合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在统一的育人目标的指引下,一体架构注重前后学段的衔接连贯,层次递进、逐步深入,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 八大领域整合融通
学校课程致力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内容丰富,覆盖全学科、多领域。学校将课程从横向上划分为语言与文学、数学、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大领域,注重加强学科间的延伸拓展与交叉融通,实现课程的整合与融通,为学生提供多种课程资源,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经验。
3. 三层课程层级递进
学校从纵向上将课程划分为核心基础、综合拓展、卓越精深三个层次,实现从着重夯实基础到加强拓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再到为卓越创新后备人才的培养奠基。
首先,为了进一步夯实学生学习基础,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培养要求,学校在三级课程体系的统领下,打造了以国家课程为核心,增补学段衔接类课程、加深延展类课程的核心基础课程体系。平行班学生修习此类课程的比例相对较高。
其次,学校在核心基础类课程基础上系统架构了综合拓展类课程,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与融合性特色。在“深层次、宽领域、长眼光”原则指导下,学校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选择及进程安排,为学生打造个性拓展与专业提升的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兴趣与个性发展,为学生的特长发展和未来专业发展奠定基础。直升班学生修习此类课程的比例相对较高。
再次,学校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对相关学习领域进行深度拓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更加精深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卓越成长。贯通班学生修习此类课程的比例相对较高。学校通过将核心基础类课程、综合拓展类课程与卓越精深类课程打通、整合,调整课程比例结构,整体提升学生学习的难度与深度。
在实践中,学校会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领域和课程层次的比例关系。一方面,各通道课程领域在三层级课程的比例上会有所偏重,如基础型通道中核心基础类课程比例最高,卓越精深类课程在创新型通道中的比例比其他两个通道更大;另一方面,学校会不定期对各通道课程层级比例进行分类调适,尤其是分层选课走班背景下,在满足每个领域和每个层级的最低选择比例后,学生自由选择组合搭配的领域和层次情况更加复杂。
学校按照固本强基、整合拓宽、适度延伸三维向度,统合各类课程资源和课程要素,创造性地实施各类课程,形成了特色化的课程实施模式。(“北京景山学校课程三维立体实施模型图”见《中国基础教育》第11期)
1. 固本强基:聚焦学科关键学习活动
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注重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稳固其专长发展的根基,全面把握不同学科中基本、关键的学习活动类型,以不同的学科任务选择最为匹配的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从活动的组合、活动开展的序列以及时间分配等方面深入探索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机制,促使学生高效掌握学科内容。例如:学校开展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引领学生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有效建构和灵活应用。
2. 综合拓宽:多学科多类型拓展
学校立足于学生个性发展,不断拓展学习边界,适度延展学习内容,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实现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课程建设聚焦于学科深化、兴趣拓展、能力提升,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形式、更广泛的学习资源、更深入的学习指导。学校通过优化课程结构、内容选择及学习方式,打造个性拓展与专业提升的空间,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学科进阶、兴趣发展的多样选择。在学习方式上,学校以实践类、视野类和方法类课程的实施来突出特色。
在实践类内容教学中,学校侧重让学生通过获取直接经验的方式丰富其学习体验,实现知识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促进学生解决问题、开展实践。主要包括数学、科学、技术领域的课程学科实验活动,以及国内外游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
在视野类内容教学中,学校侧重在原有课程层次与领域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和拓展,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这些拓展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拓展,更有对课外知识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综合素质拓展,例如语言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等领域的课程,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
在方法类内容教学中,学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训练,着力深化其学科思维,提升其自主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这一类内容在各学科教学中均有所涉及。
课程实施中,每一门课程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学科深化、知识拓展的功能,都可以从上述三类上进行拓宽,此外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也可以着重发展某一类。
3. 适度延伸:有序加速,整体设计
这是学校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路径。学校遵循“超前性、增量性和自主性”原则进行课程的特色化编排与实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适度超前,打破初中和高中的学段界限,整体设计五年课程,使之整体贯通、有机衔接,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进阶性。学校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精深的课程资源,同时实现初高中师资队伍横向打通,集中优势力量开展教研,各学科不断创新教学,逐渐形成了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课程实施模式。例如:贯通班采用“必修(国家必修、校本必修)+选修(国家选修、校本选修)+特色专修+综合实践”的课程模式,坚持为学生创设特色成长路径,提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与条件,引导学生依据自身的能力水平与兴趣特点,发展适合个人的学习专长发展领域。
1. 多路径写实记录:全面评价
学校坚持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和真实性,注重发挥评价以评促学、记录成长的功能,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实现促进学生成长和全面发展的目的。评价方式包括侧重学情监测的过程性评价、侧重学业质量的结果性评价、侧重学生个体发展的增值性评价和侧重记录学生成长过程的综合性评价。
2. 多样化标志性成果:个性评价
学校关注学生个性化的学习经历、实践经历、兴趣特长及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标志性成果包括荣誉类、团队类、作品类、实践类、竞赛类等多个方面,客观反映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学校特色发展有机融合,凸显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个性化的才能、志向。
3. 长链条动态跟踪:增量评价
学校坚持对学生进行长链条动态跟踪评价,突出评价的整体性、连贯性和发展性。在评价中关注学生的不同起点,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升和突破,将关注“结果优秀”与鼓励“进步明显”相统一,突出对学生进行增量评价。学校依托信息化平台,从学业成就、思想品德、社会实践、身心健康、艺术修养五个方面动态跟踪学生51个维度的发展和表现,汇总学生的成长记录和相关数据,利用雷达图、趋势对比图等对学生阶段性的变化和提升进行分析和判断。
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者:
其他成果持有人:
云吴鹏、袁立新、郝立萍、卢广伟、王梦娇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邮政订阅: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编辑部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