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提升市县教育管理者统筹规划能力 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福建省2025年市、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划能力提升研修顺利举行
最新动态
提升市县教育管理者统筹规划能力 引领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福建省2025年市、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划能力提升研修顺利举行
2025-11-1830



10月26日至11月1日,由中国教育学会与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主办的“福建省2025年市、县教育局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划能力提升研修”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福建省各市、县(区)教育局的99名人事处长、科长参加研修。本次研修紧密对标教育部“高素质、专业化、善统筹”的队伍建设要求,围绕政策理解、区域实践、教研创新、技术融合等维度,系统设计了专题讲座、案例研究、实地调研、主题沙龙、小组研讨与学员分享等多元学习模块,旨在全面提升参训学员的战略规划能力与改革执行力,为锻造新时代教育人事管理骨干队伍注入持续动能。


参培学员合影


专题讲座
——筑牢思想根基,把准政策方向


专题讲座模块立足于深化政策理解、强化宏观思维,通过权威专家的系统解读,帮助学员把握国家教育改革的战略意图与实施路径。


吕玉刚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领航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吕玉刚在《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中,聚焦党中央关于教育改革的系列部署,指出“改革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对已有部署的深化落实与新任务的系统推进”,为学员厘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与关键抓手。


杨银付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杨银付以《学习贯彻〈纲要〉精神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为题作专题讲座,提出“教育强国的建设,必须实现从规模扩张到制度创新与质量提升的双轮驱动”,引导学员构建起涵盖理念、体系、能力、治理的全面发展观。


王炳明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综合处一级调研员王炳明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培养造就新时代高水平教师队伍》报告中,结合生动案例强调,“教育家精神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可融入招聘、评价、激励全过程的实践指南”,为各地将精神培育转化为队伍建设实效提供了清晰逻辑与典型样本。


案例研究
——汇聚区域智慧,探索实践路径


一排左起:施文龙、施小红

二排左起:吴 谨、王郁春


案例研究模块聚焦“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体系的区域实践”,邀请到市级、区级教育先进地区的负责人分享系统经验,旨在打破地域局限,拓展学员改革视野。


上海市奉贤区教育局原局长施文龙提出,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以系统思维打通校本研修、聘用流动、培训晋升与激励保障全链条”,并介绍了“市—区—校”三级联动与“教师—干部双轮驱动”的实践模型,为学员提供了可迁移的系统建设框架。


南通市教育局人事处处长施小红以地方精神赋能管理实践,系统阐释以“两千精神固本、三皮精神破局、四心精神蓄力” 为主线,贯穿师资招聘、师德建设、岗位管理与资源调配的全过程,展现了区域文化与管理机制的深度融合。


北京市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吴瑾分享了在教师资源调配、管理体系构建与信息化赋能方面的 “先行先试”经验,突出“数据驱动教师发展”与“教研训一体化”的区域实践,为学员提供了高位引领与基层创新结合的范例。


嘉兴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郁春聚焦“激发教师内生动力”,系统介绍在铸魂育师、素养提升、资源均衡与数智融合等方面的改革举措,突出“以师为本”机制在区域教育整体提升中的支撑作用。


实地考察
——走进典型现场,感悟育人实效


实地考察模块聚焦北京基础教育前沿,学员们深入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双清苑校区)、北京市十一学校与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通过沉浸式参访,直观感受育人理念落地与人事机制创新的实际成效。


学员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双清苑校区)


在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考察主题为“学校管理与活动观察”。学员们重点考察了“儿童站立学校正中央” 教育理念下的“1+X课程”体系与思政育人实践,并恰逢学校110周年校庆,观摩“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从“一所小学的全球参与”中看到课程设计、学生课题与校园行动如何成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载体。


学员在北京市十一学校


在北京市十一学校的考察主题为“青年教师内驱力激发与成长”。田俊校长以 “生机勃勃的校园,需要不一样的教师” 为题,系统阐释学校在“选、育、用、留”上的机制创新——从“理念契合度面试” 到“教师等级聘任”,再到“分布式领导与赋权文化”,生动诠释了以人事改革激活办学活力的实践逻辑。


学员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在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考察主题为“区域教研助力教师队伍发展胡思考与实践”。申军红书记作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研训一体”全链条进阶式支持系统,通过“研-训-评”一体化工作坊,推动理论与课堂实践深度融合;作为新课标“解码中心”,将政策精准转化为教学工具。学员们纷纷感慨,海淀进修校现代化的专业设施与浓厚的学术氛围共同构建出“弥漫研究味道”的教师发展生态,生动诠释了区域教研机构作为教育智慧“生产、转化与传播”平台的核心价值,为教师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能。


主题沙龙与小组研讨
——分组研讨凝聚共识,区域交流共享智慧



主题沙龙与小组研讨模块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学员围绕教育家精神落地、编制优化、待遇保障、资源统筹等关键议题开展跨地区、多轮次研讨,推动经验互鉴与共识形成。


在分组研讨中,泉州代表分享了“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教师评价” 的区域尝试;福清代表交流了“编制动态调整与精神培育协同” 的县域经验;宁德代表则聚焦乡村教师政策与教育家精神的本土化融合。三地围绕编制统筹、师德长效机制等共性难题展开热议,形成了一批具有操作性的建议。


在学员分享环节,来自南平、连江、福鼎、仙游、长泰、永安等地的六位代表,分别从师德师风建设、队伍规划编制、南通经验借鉴、改进方案制定、师资结构优化等角度汇报所学所悟,展现出“学思践悟、学以致用” 的扎实成效。


高新企业参访
——走进AI前沿现场,拓宽教育创新视野



在拓展模块,10月31日下午,学员分组走进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东超全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加速进化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亲身体验虚拟交互、智能机器人、生成式AI等前沿技术,探索“AI+教育” 在个性化学习、教学评估、教研创新中的融合路径,为思考未来教育形态与教师能力转型打开新窗口。


本次研修紧扣教师队伍建设统筹规划能力提升目标,通过政策解读、区域实践、实地考察与技术前瞻相结合的多维课程体系,使学员不仅深化了对国家教育战略的理解,更在思想碰撞中拓宽了工作视野。学员们在研修期间与各市、县、区的同仁建立了紧密联系,为后续协同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培训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而是思维的深度重塑,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本地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行动,共同为福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才根基。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