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长春召开
最新动态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长春召开
2025-09-303


9月12日,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邬志辉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会员代表及理事会候选人140余人参会。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李伯玲主持会议。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长邬志辉作理事会工作情况报告。他表示,在中国教育学会的领导下,在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理事会始终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将政治站位贯穿日常工作全过程;紧密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教育强国建设等战略大局,聚焦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等重点议题开展核心工作;产出一批具有学术影响力的标志性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分会的知名度与专业话语权。他希望,新一届理事会在中国教育学会指导下,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宣读了《关于对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换届工作的批复》。


依据《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换届工作总体方案》等有关规定,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秘书长凡勇昆介绍了第三届理事会构成说明。新一届理事会充分吸纳高校、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基础教育学校等领域的农村教育研究者与实践者,不仅地域分布更广泛,年龄梯队与职称结构也进一步优化,更符合新时代农村教育研究与实践的需求。


按照中国教育学会换届程序,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秦玉友组织会员代表对《选举办法》进行表决,经无记名投票,《选举办法》获全票通过。依据通过的《选举办法》,会议以公正、规范、严谨的程序完成选举,表决产生164名理事会理事。邬志辉当选理事长;范涌峰、郭丛斌、侯怀银、贾利民、刘成章、秦玉友、容中逵、阮成武、汤勇、肖正德、许芊芊、薛二勇、余秀兰、张平原、周晔15人当选副理事长;凡勇昆当选秘书长;程猛、李静美、李廷洲、刘秀峰4人当选副秘书长;李伯玲当选理事会监事。会议还产生了第三届理事会学术委员会,广西师范大学校长孙杰远当选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吕玉刚为邬志辉颁发聘书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邬志辉作表态发言并介绍理事会工作思路。他强调,《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为农村教育分会“十五五”发展指明了方向,未来分会将重点围绕“四力引领”推进工作:以政治引领力把准方向,以学术影响力打造品牌,以服务支撑力回应需求,以协同凝聚力汇聚资源,进一步强化品牌建设、服务导向与开放协同,推动农村教育研究与实践深度融合。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庞立生代表分会依托单位作表态发言。他表示,学校将继续以托举农村教育分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重点通过四项举措构建分会发展保障体系:一是以规范建设为基础,筑牢分会运行根基;二是以学术引领为核心,聚焦农村教育“卡脖子”难题开展攻关;三是以服务导向为目标,发挥分会智库作用,为政策制定与实践推进提供支撑;四是以开放系统为路径,加强跨区域、跨领域合作,扩大分会行业影响力。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吕玉刚作总结讲话。他首先对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同时向第三届理事会的正式成立表示祝贺。他结合农村教育分会发展新阶段的使命任务,提出三点工作建议:一是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及时、准确宣传阐释党中央关于农村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确保分会工作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核心要求,系统开展政策解读与宣传引导工作,为农村教育发展凝聚思想共识。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村教育公平、质量提升、师资队伍稳定等现实议题,深入调研生源流动失衡、资源配置不均、留守儿童教育保障等突出挑战,以问题破解为牵引推动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形成更具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三是强化队伍建设。完善理事培养、激励与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分会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广泛凝聚专家学者、一线教育工作者等多方力量,全力建设成为“六好”分支机构,为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合影留念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