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现场
9月27日,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原“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大会在江苏省扬州市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郑鹏武等出席现场会议。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作视频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位会员代表和理事候选人参加会议。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陈东强主持会议。
朱永新作视频讲话
朱永新代表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充分肯定扬州在探索协同育人机制、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氛围方面形成的“扬州样本”。他强调,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应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强国,着力推动家庭教育守正创新、学校教育提质增效、社会教育融合共享,积极构建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格局。他希望,第四届理事会肩负起历史使命,努力成为思想的策源地、实践的孵化器和资源的链接器,推动我国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效,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陈东强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秘书长陈东强受理事长委托作第三届理事会工作报告。他表示,第三届理事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教育学会的坚强领导下和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下,以推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为己任,取得显著成果。一是注重研究,凝心聚力,关注热点,建立平台,不断推动家庭教育学术理论研究迈上新台阶;二是注重实践,知行合一,家校共育,协同创新,不断推动家校社协同共育迈上新台阶;三是注重成果,学术立会,尊重科学,培养人才,不断推动专委会团结奋进有为迈上新台阶。希望第四届专委会着力奋进,推进中国家庭教育和家校社协同育人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做出新的贡献。
翟博宣读换届批复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宣读了《关于对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换届工作的批复》。
王丽君介绍第四届理事会构成情况
专委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王丽君作第四届理事会构成情况说明。
依照《中国教育学会章程》《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中国教育学会分支机构换届工作总体方案》有关规定,经会员代表选举,表决产生了专委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监事。新当选理事表决产生了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及秘书长、副秘书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授吴重涵当选为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专业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康丽颖、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边玉芳、上海旭辉教育研究院院长陈珍国当选常务副理事长,青岛城阳区中车小学校长王丽君等15人当选副理事长,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师欧阳忠明当选秘书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刘春晓等7人当选副秘书长。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为专委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吴重涵、监事杨咏梅颁发聘书。
翟博为吴重涵颁发聘书
翟博为杨咏梅颁发聘书
翟博、吴重涵为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副秘书长等颁发聘书。
翟博、吴重涵为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颁发聘书
吴重涵为理事会副秘书长颁发聘书
吴重涵作表态发言
专委会理事长吴重涵作表态发言并介绍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思路。他表示,新一届理事会将在中国教育学会领导下,传承学会优良传统,始终着眼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需求和实践需要,致力于推动家庭教育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系统实践探索、理论创新和推广普及。理事会将准确把握校家社协同育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定位,深刻认识专委会在校家社协同育人中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履行专委会使命担当,赓续传统,不负所托,砥砺前行。
郑鹏武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副校长郑鹏武代表专委会依托单位作表态发言。他表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将举全校之力,从人才保障、经费保障、物质保障三个方面,提供全方位、强有力的支持,确保专委会各项工作高效、有序、创新性地开展,切实履行好依托单位的职责。
翟博作总结讲话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翟博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专委会更名并换届,既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是主动回应人民群众对子女成长教育期盼的现实需要。面对新使命,他对新一届理事会提出四点期望,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引领,筑牢协同育人价值根基;二是深化学术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撑;三是强化资源整合,凝聚力量破解协同育人实践难题;四是加强自身建设,规范高效运行。希望在新一届理事会的带领下,校家社协同育人研究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为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