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年探索与实践,天津这样培养高素质、高能力教育家型教师
最新动态
20年探索与实践,天津这样培养高素质、高能力教育家型教师
2025-09-273



本文共5674字,阅读约需9.5分钟


乔盛,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王晶,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发展中心主任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工作来抓。《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从制度层面确立了教师队伍建设的行动纲领,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重点。


天津市深度回应教师队伍建设的三大核心命题——价值定位、使命担当与培养路径,从“未来教育家奠基”到“津派教育家涵育”,形成了“理论建构-实践探索-制度供给”三位一体专业发展模式,持续开展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当代实践。经过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探索出一条培养高素质、高能力教育家型教师的有效路径。




从有到多到强: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


天津市始终秉持“培养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培养理念,以政策迭代为驱动、以项目集群为依托,形成具有时空延续性的专业发展体系,系统回应“人才储备-团队建设-整体跃升”的深层命题,形成教育家型教师培养接续进阶的螺旋式发展路径


1

新锐擢拔阶段(2008-2015年)



这一阶段旨在树立标杆、打造中坚,重点关注个体引领,强化头雁效应,为未来教育家培养筑牢根基。


一是实施“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2008年,天津市制定《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实施方案》,通过研修学习、深度培养和典型提高三个培养阶段,致力于建设一支能够引领全市教育发展并在全国产生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型校长和教师队伍。分四期培养学员共计396名。


二是实施“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工程”。2011年,天津市制定《天津市“中小学优秀教学校长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和《天津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培训工程”实施方案》,着力塑造一支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强、综合素养高的优秀教学校长队伍,同时培养一批有追求、懂教育、善管理的农村中小学校长。分五期培养480名优秀教学校长和1250名农村中小学校长。


三是实施“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2008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中小学“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聚焦建设一支能够在农村引领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骨干教师队伍。分两批培养200名市级、600名区级、5000名校级农村骨干教师。


2

队伍塑形阶段(2015-2024年)



在教育领军人物培养基础上,这一阶段旨在进一步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打造卓越教师团队,着重促进集群发展,强化团队效应。


一是实施“中小学学科领航培养工程”。2017年,天津市出台《天津市中小学“学科领航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在注重个人学习研修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以学科团队为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并进行团队考核,着力培养一批在学科领域引领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团队。共培养学员560人,实现各区、各学段、各学科全覆盖。


二是实施“津门三杰”支持计划。2020年,天津市启动人才项目,出台《天津市杰出津门校长、杰出津门班主任、杰出津门教师支持计划》,每年遴选约10名“杰出津门校长”、20名“杰出津门班主任”、30名“杰出津门教师”,采用“人才+培训”的模式,制定为期3年的培养方案,集聚和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具有学科引领能力、丰富教学经验、改革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协作意识的教育家型教师。分五期共培养学员299人。


三是实施“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天津市在“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的基础上,于2021年出台《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制定为期5年的培养方案,致力于建设一支新时代教育家型教师队伍,特别强调根据学段和学科特点建立学员“共同体”和“成长联盟”,促进学员之间结群互助、资源互用、能力互补。共培养学员58人。


四是实施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2021年,天津市在完成“中小学校长培养培训工程”的基础上,出台《天津市中小学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并制定5年培养方案。组织校长深入高校和教育部领航工程名师工作室开展研修实训,帮助校长提炼办学主张和治校理念,有效提高校长在教学、教研和科研等方面的领导力和影响力,共培养学员100人。


3

梯次优化阶段(2024年以来)



2024年,天津市启动“基础教育未来教育家攀登计划”,构建“四阶联动”的金字塔形培养生态系统,致力于全面优化教师整体素养,强化系统效应,实现教育家精神的全员浸润。按照“聚焦重点、整合资源、服务发展、确保实效”的原则,通过实施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固本提质工程、新任教师(校长)筑基启航工程、骨干师资队伍卓越示范工程、教育家型津门名师名校长培育引领工程,计划到2030年,实现教师成长平台更加丰富,师资研修机制更加健全,师资研修体系更加完善,并完整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成长梯队。


以上三个阶段构成了天津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发展历程和实践谱系,呈现多阶段递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第一阶段重点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致力于培养教育领军人物;第二阶段重点解决“多不多”的问题,侧重扩大教育家型教师队伍规模;第三阶段重点解决“强不强”的问题,旨在全面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实力。




聚焦五大核心要素: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策略方法


天津市紧密结合区域教育发展实际,严格遵循教师成长规律,持续优化“六化”培训策略,即培训课程序列化、培训机制层级化、培训项目品牌化、培训队伍专业化、培训研究科学化、培训管理信息化,牢牢把握课程性、实践性、综合性“三性”培训关键要点,聚焦培养目标、内容、路径、机制、影响力“五维”核心要素,逐步构建起立体式、系统化、多类型的教育家型教师培养体系。


1

在培养目标方面,精准描绘教育家型教师成长画像



明确的目标定位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基本前提。锚定培养教育家型教师这一目标,天津市建构了教育家型教师成长“GROW”模型,通过四大关键变量系统勾勒教师成长路径。G(Goal)即目标,旨在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定向,引导其将成为教育家作为职业生涯发展追求,明确成长方向;R(Responsibility)即责任,旨在明确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定位,以师德师风为首要标准,激励其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O(Opinion)即主张,旨在为教育家型教师的成长定格,助力其形成兼具时代性、科学性与系统性的教育主张,凝练教育思想内核;W(Wisdom)即智慧,旨在为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定法,引领其不断积累并应用育人智慧、教学智慧与管理智慧,提升实践效能。四大维度相互支撑,共同构成系统、动态且个性化的教育家型教师成长图谱。


2

在培养内容方面,进阶设计教育家型教师课程体系



科学、系统且具有动态适应性的课程体系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核心载体。天津市通过模块化设计,构建“智远”教育家型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以践行教育家精神为核心,搭建师铎、耘智、怀远三大课程模块,向上与教育家精神的六个方面紧密呼应,向下对应若干主题课程群。课程涵盖必修课程、限定性选修课程和自主选修课程,菜单式课程为学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充分满足其个性化成长需求。


师铎课程模块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通过深入解读教育家精神,强化责任意识,促使教师深刻领悟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坚定教育信仰、明确育人使命。耘智课程模块注重智慧生成和实践导向,强调技术与人文的有机融合,积极推动教师了解全球先进教育理念。例如:PBL教学、大单元整合策略等课程,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怀远课程模块突出知行合一,注重文化传承和情感浸润,注重培养教师的跨文化意识和全球视野,引导教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立足高远,践行教育理想。必修课程确保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必备技能;限定性选修课程为教师提供在特定领域深入钻研的机会;自主选修课程则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允许教师依据自身兴趣和职业规划自由选择课程,实现个性化成长。在教学方式上,综合运用集中面授、线上讲座、外出研修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3

在培养路径方面,系统构建教育家型教师研修范式



高效的研修路径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支撑。天津市结合本土教师队伍建设实践经验,构建教育家型教师“一核两翼三点四平台”的研修范式。其中,“一核”即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锚定培养方向;“两翼”包括以“1+2+N”(1即1位全程全面管理的专业人员,2即理论和实践两个领域的导师,N即若干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导师团队和学员成长联盟;“三点”即聚焦凝练思想、创新实践、引领辐射三个关键着力点,推动教师从理念到行动转化;“四平台”涵盖定制研修、数字赋能、展示交流与成果推介四种方式搭建的平台,为教师成长提供全周期支持,实现理论研修与实践创新的深度融合。


4

在培养机制方面,协同创新教育家型教师培养保障



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重要基石。天津市通过搭建多方协同的教师专业发展全链条支持体系,建立责任清晰、分工合作、横纵联动的协作保障体系,形成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3366”工作机制。第一个“3”即明确项目推进的三大步骤(明确项目、研究项目、完成项目),规范实施流程。第二个“3”即界定三大主体(教育行政、教育科研、项目团队),理清权责边界。第一个“6”即细化三大主体职责,明确六项任务,教育行政部门负责顶层设计、筹措资金与督导问效,教育科研部门承担研制方案、设计课程,项目团队落实具体培养任务。第二个“6”即构建政策、资金、组织、师资、资源、技术六大保障平台,实现市、区、校三级联动,形成合力,提供全方位支撑。


5

在辐射引领方面,充分发挥教育家型教师示范效应



广泛的辐射引领是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价值体现,不仅在于个体成长,更在于通过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发展。天津市构建“两引领·三示范”辐射体系,实现从个体优秀向群体共进的转化。


“两引领”,指聚焦思想与实践双维度深度赋能。思想引领,是依托教育家型教师的成熟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思想讲坛、名师工作室论坛等常态化交流机制,分享育人理念和成长经验,更新教育观念,将教育家精神融入日常教育教学;实践引领,则是以学校或工作室为基地,开展名师示范课、教学诊断日活动等,针对教学难点、管理痛点、改革堵点提出实践方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三示范”,指着力打造为学、为事、为人的标杆样本。为学示范,是通过分享教师研究成果、带领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培育终身学习与严谨治学的风气;为事示范,是聚焦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以大单元教学设计、跨学科融合教学等特色项目为载体,推广个性化教学策略与育人方法,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教师实际教学行为;为人示范,是突出师德师风榜样作用,通过讲述育人故事、分享师德感悟、开展专题培训等形式,传递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构建风清气正的教育生态。




形成四大模式:教育家型教师培养的实践成效


1

形成教育家型教师成长模式



天津市在“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实施过程中,依据GROW模型为教师规划分阶段成长路径。第一年聚焦定向定位(G和R),通过课堂观察、生涯访谈、能力测评等专业诊断方式,全面掌握学员专业优势与发展短板,为个性化成长规划奠定基础;第二年着重定格(O),在专家团队跟踪指导下,引导学员从日常教学实践中提炼核心问题,将经验反思升华为教育主张,明确专业发展方向;第三年侧重定法(W),推动学员在校本实践、跨校交流中优化教育策略,形成稳定成熟的教育智慧,并通过示范授课、经验分享等辐射活动检验优化成果。


2

建立教育家型教师研修模式



天津市在“未来教育家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形成了“三维研修生态”。一是组建“1+2+N”导师团队,聘请高校专家担任理论导师、名师名校长担任实践导师,为学员提供“理论引领-实践指导-成果提炼”全链条支持;二是完善“学员共同体”,通过月度专题研讨、季度读书分享、年度成果展示、结项汇报交流的“四会制”活动,促进学员跨区域、跨学段交流互鉴;三是搭建实践转化平台,支持学员通过集团化办学、京津冀教育协同、薄弱校帮扶等输出教育智慧,同步依托国内高端研修、数智技术应用培训、国家级成果交流会等渠道,全方位展示实践创新成果。


目前,学员在研修过程中形成的50余项教学创新案例被纳入市级资源库,30余场跨区域研修活动带动千余名教师参与学习,有效推动了教育家型教师从个体成长走向群体辐射。


3

搭建教育家型教师协同工作模式



天津市在“校长领导力提升计划”实施过程中,搭建协同工作体系,实现多方主体深度联动。一是建立“政府-高校-学校”协同网络,明确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政策保障、高校智库提供专业支撑、中小学承担实践阵地功能,通过季度会商、资源清单共享、项目联合攻关等机制凝聚育人合力;二是打造“教学研用服”多维耦合机制,将课堂教学创新、课题研究攻关、成果应用转化、专业服务支持等环节有机衔接,形成“问题共研-成果共用-效益共享”的运行模式;三是完善动态评估反馈体系,通过同行评议、第三方监测、实践效果追踪等方式,持续优化协同流程,确保资源投放精准高效。


参与该计划的校长团队在课程改革、师资建设、办学质量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12所项目校成为区域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基地,30余项协同研究成果获市级奖项。


4

创新教育家型教师引领模式



在各项目计划实施过程中,天津市通过“平台搭建-成果推广-效应延伸”三维举措,创新系统化引领格局。在平台建设上,通过承办中国未来教育家成长论坛、中国基础教育论坛、年度教学思想研讨会等高端学术活动,同时建设线上成果资源库、编制《津门名师育人经验汇编》等,为成果展示提供多元载体;在推广机制上,开展区域联动教研、工作室帮扶、成果巡讲等活动,推动优秀实践成果转化应用;在效应延伸上,通过建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立项重点研究课题、出版教育专著等方式,形成经验体系。


面对教育强国建设新要求,未来天津市将聚焦“如何融合教育家精神与教师培养,实现‘经师’与‘人师’统一;如何精准匹配培训供给与教师需求,实现减负适性的专业成长;如何平衡培训智能化与具身化,强化‘人-机’‘人-人’协同交融”三大核心问题,持续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不懈探索教育家型教师养成之道,为教育强国建设积极贡献天津力量。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