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解码”到“编码”赋予成果推广应用增值效益
最新动态
从“解码”到“编码”赋予成果推广应用增值效益
2025-09-115


本文共4932字,阅读约需8.5分钟



王晓彬,大连市西岗区招生办公室科研部主任,高级教师

杨雪梅,大连市西岗区招生办公室教研部主任,高级教师

王 萍,大连市西岗区招生办公室健康指导部主任,高级教师

姜惠清,大连市西岗区日新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是教育部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能有效促进广大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解决实践问题,推进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可以从行政推动,顶层设计,为成果推广应用保驾护航;科学论证,把握精髓,促成果推广应用落地生根;对接需求,本土应用,助成果推广应用开花结果等方面探索实践路径,提升增值益。


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彰显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在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优秀教学成果的示范引领,能激励带动更多地区、更多教师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20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有关工作的通知》强调,要“积极学习借鉴优秀教学成果,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为破解区域新生态教育发展中面临的区本、校本化问题,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立足区域研究基础与现实需求,秉承“问题导向”“发挥优势”“持续深化”原则,选择确定了浙江省杭州市天长小学“一个模子不适合所有学生:小学差异教学的实践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双系统三平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建与实施”、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培智学校课程的个别化设计与应用”三项成果为推广应用项目,将“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作为区域教育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把握成果推广的价值引领,创新开展推广工作。





行政推动,顶层设计,为成果推广应用保驾护航


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明确的政策导向、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一系列管理制度保驾护航。


西岗区教育局行政牵头,加强顶层设计,切实落实政策、机制、培训经费等保障措施。制定了推广应用工作总目标,即深化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的学习研究,探索成果的推广应用策略,在成果的“本土化”改造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实力提升。构建了“四三三”成果推广应用工作体系,即成果推广应用“区域工作领导小组、区域专家指导小组、区域项目推进工作小组、学校实践领导小组”四层面组织管理机构;“行政主导推动、研训主体指导、学校个性化实践”三层级实施网络;“典型学校、典型学科、典型教师”三层次实践探索先行团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了成果推广应用“四大机制”,组织保障机制、专业服务机制、交流研讨机制、评估激励机制。规划了“四步走”工作推进路径,“整体架构—点校应用—区域推广—评估激励”。确定了“三结合一推进”实施策略,即区域统筹规划与学校个性实践相结合、成果吸收转化与突破创新相结合、成果推广应用与对外宣传辐射相结合、成果解读与培训和学校实践与评估协同推进。


借助“示范区”这一国家级平台,区校协同、行政业务协同,教研、科研、培训协同,助力区域教育综合改革。





科学论证,把握精髓,促成果推广应用落地生根


优秀教学成果是持有方领导、专家和教师的智慧结晶,是“集优性质的‘编码’过程”,具有前沿性和深刻性。推广应用中,示范区要理解透、把握准,也就是深刻把握其价值定位、理论建构,深入挖掘其基本规律、关键举措。“回馈普遍实践的‘解码’”,能为成果在示范区的本土化和创新性应用奠定认知基础。


西岗区以项目论证会开启了对三个成果的“解码”之旅。从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实施策略、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保障实施等方面解读《西岗区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三年行动计划》,三个成果的持有方专家及辽宁省教育学院教研部主任,对项目组工作方案和点校工作思路,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点评指导,确保示范区工作科学、规范推进。


之后,项目组及点校以自主学习、“走出去”学习、“请进来”学习、“线上”会议学习以及“做”中学习等方式,解成果的优势密码,学习把握成果精髓。


“解码”一:自主学习。以问题和应用为导向,借助“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资源服务平台”,购买相关书籍,区域管理层面、校长层面、点校层面分别开展自主学习;利用区校长月例会,区教育局局长、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小组成员对全区校长进行理论和操作层面的培训指导;区专家指导小组走进点校,以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培训;各点校进行校本培训,由青年科研骨干教师带领全体教师进行成果专题学习,组织专题讨论,为成果推广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解码”二:“请进来”学习。邀请成果持有方专家,杭州市上城区天长小学楼朝辉校长前来西岗,对西岗区差异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点评指导。楼校长分享了天长小学在差异教学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果,对点校各类关注学生差异、发展学生优势潜能的课程空间给予了细致指导。


“解码”三:“走出去”学习。一是专家指导小组和项目工作组到成都参加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推广分享会”。聆听了中国教育学会秘书长杨银付、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如平的名家报告、国家级教学成果交流报告,观摩了教学成果课堂展示。二是差异教学项目组选派研训教师、点校负责领导及骨干教师赴杭州市天长小学进行了跟岗学习。五个板块为差异教学研究成果推广介绍;课堂操作实践学习;教师梯队建设交流;学生评价展示;名师工作室经验分享。三是心理健康项目组赴广州进行考察学习。四项活动有学习成果应用实践校成果;观摩天河区成果推广展示课;与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领导及心理健康研训教师座谈;成果持有方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教授进行成果讲解,结合我区推广应用中的重点难点工作进行深入交流。四是特教项目组赴上海宝山区进行考察学习。两个部分为参加中国特殊教育分会培智教育学术年会暨培智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研讨会;到上海市宝山区培智学校参加主题为“培智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质量提升”的成果推广活动。零距离的全方位、深层次学习,各项目组对成果的理解由初期的框架认识发展到初步的实践认识,为区域层面及点校的推广应用带来了新启发,提供了新思路。


“解码”四:“线上”会议学习。特教成果推广活动通过腾讯平台直播,主题是“如何落实从班本化到生本化的个别化课程设计”。上海宝山区培智学校校长、主任和教师分别对“六个一”课程实施路径、个别化课程设计落实情况做了交流。与会者感受到了政策引领、高校助力下的培智学校自主发展,获得了实践层面的方法指导。


“解码”五:“做”中学习。西岗区一直秉承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的成果推广应用宗旨。三个项目组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体作用,总结和挖掘成果在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把握上的关键性突破和可迁移经验,依托已有学术积淀和各项目组行动的基本思路、操作路径,以点带面开展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的实践探索。在“做”中,结合区校实际,深化对成果的学习吸收,在探索应用成果的关键点、创新点中,实现与“成果”的不断融合。





对接需求,本土应用,助成果推广应用开花结果


优秀教学成果要在研究中推广,不能急功近利、简单地复制粘贴。要聚焦区域成果本土化和校本化的关键问题进行现状调研,细致分析示范区教育教学的优势、短板,确定成果推广应用的切入点,使之与成果的对接确切、恰当,真正体现亲其师、效其法兼悟其道。以期迎来成果推广应用的理想境界,即典型性到普遍性的升华,借鉴、移植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个项目组开展了现状调研,以精准对接需求。心理健康项目组以问卷方式,对区域24所中小学1~8年级共计16000余名学生实施了健全人格测评,采用我区与辽宁师范大学合作修订的《中小学生人格测评诊断问卷》,精准测量了五个人格维度下的各个特质,确定了以学生健全人格培养为成果推广应用的切入点;差异教学项目组以访谈的形式开展了现状调查,梳理出区域新生态学习者课堂存在的问题和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确定了以“差异化学习者课堂教学模式建构”“适性作业设计”“个性化学生评价”为切入点,实现学生个性发展最优化;特教项目组邀请辽宁师范大学等特教专业团队组成专家组,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研判,对照成果开展座谈,经过梳理分析,确定切入点为学校“幸福力”课程的构建与实施,以学校国家级课题“基于拓展式家庭指导服务的送教工作”支撑的送教课程为龙头,实现“让每一个生命都精彩”的教育目标。


在调研的基础上,各项目组结合需求开展分层次、分领域、分批次的专项、专题培训,开始实践成果的“本土化”改造,初步构建了“目标导向—差别指导—本土突破—成效检验—推广辐射”的成果推广应用模式。成果的推广应用进入“用码”与初步尝试“编码”相结合阶段,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赋予了成果推广应用增值效益。


“用码”一:目标导向,内引外联。各项目组明确工作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循序渐进地推广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特教项目组与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建立联盟关系,开展高端合作,进行专家导学。在深化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合作基础上,与大连市妇儿医疗集团签约,作为唯一特教学校参与大连市儿童保健五大专科技术联盟,为成果推广应用中全生命周期的课程服务。


“用码”二:差别指导,沉浸培养。小学“差异教学”项目组全覆盖指导8所点校,通过校本研修、个案跟踪指导、典型培养等方式,指导点校研制“差异化学习者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教研员研制了学科作业管理评价标准,引领教师差异化作业设计;中学“差异教学”项目组对点校开展“沉浸式”项目视导,结合学校提出的研修主题和推进困惑,以讲座、示范课、共同备课等形式,助力教师对问题设置、教学策略、作业布置等环节进行差异化设计,体现了“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的学术追求。


“用码”三:本土突破,互助共研。心理健康项目组通过“走出去”学习,发现我区对于一般性和严重心理问题学生的筛查主要依靠教师的觉察和识别,专业性和系统性有待提高。在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开展整合性沙盘游戏应用技术培训同时,开展健全人格测评,科学完善学生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数据系统,初步尝试成果推广应用的“编码”;特教项目组以“层块联动”三维立体管理模式,通过学校、学部、班级三个横向管理层级,实行纵向项目化管理,发挥名优骨干教师和草根研究团队作用,加大对不同残疾类别以及脑科学等方面教育研究,形成互助共研校本研修特色。


“用码”四:成效初检,比照提升。借鉴杭州天长小学的学生作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区域投资引入了“C30智慧教育平台”系统,利用平台信息更新快、资源丰富、反馈及时等优点,很好地以作业撬动了差异教学研究,引发了教学变革和教研机制创新,实现了成果推广应用从“解码”到“用码”再到“编码”的完美升级。开展了以“差异教学”为主题的教师教学竞赛活动,很好地检验了成果推广应用效果。心理健康项目组借力成果开展的教师“幸福力”提升培训,提高了教师运用心理咨询技术对学生进行补救性心理辅导的能力,提高了运用学生团体沙游、团体绘画辅导进行发展性心理辅导的技能。


“用码”五:推广辐射,展示共享。注重发挥会议、媒体和网络平台的宣传作用,展示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的初步成效。召开区域和项目组的示范区工作推进会,为成果的推广应用由点校向全区的辐射提供了很好的借鉴;9篇成果推广应用文章在省级刊物发表,制作《西岗教育》2021年第一期,专刊报道示范区建设的举措与成果;通过区域“知校”智慧教育平台做通报、宣传。区域在北京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行的“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研讨班”上作典型发言,在北京市房山区举行的“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工作2021年度中期交流研讨会”上作经验交流,有效扩大了成果推广应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示范区工作是“机遇”,区域高位发展的机遇、精准破题的机遇、专家引领的机遇、教师专业成长的机遇和反思总结的机遇。我们将示范区工作融入日常教学,融入教研,融入队伍建设,去突破,去改变,去推进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与教学成果的创生,促进成果推广应用产生更大的增值效益。


(来源:《中国教育学刊》,本平台发表内容以正式出版物为准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