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基础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0ODM3MjM1MQ==&mid=2247519909&idx=1&sn=27f06a5a33c67aadedbe1dbdb7e310cf
井光进,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副局长、潍坊第一中学党委书记
如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一个时代命题。我们经常发现,不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在校时间基本相同,但学校教学质量、师生对学校的办学满意度却差异很大,这主要是因为教育治理的效力有所不同。高质量的教育需要以高效能的教育治理体系为支撑,需要不断提升教育治理的效力。结合多年来的教育管理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三个维度五个层面来提升教育治理效力。
效力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具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来说,效率更强调秩序,基于规范和流程;而效力更强调活力,基于每个人的创造。效率,更关注在现有秩序的背景下提高工作质量。所以,提高工作效率,要基于岗位来探究。效力则是没有岗位限制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讲效力,就是要不断突破传统岗位限制,在整个组织中能够发挥作用,更多强调的是每个人的创造。因此,从教育管理的角度来看,做教育干部、做管理工作,就需要关注如何更有效力。
强调效力、强调创造,也不能失去控制。这就应关注到系统、流程和体系。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生态系统,有组织机构、有教师、有学生,有制度体系、有流程、有评价、有监督、有决策。这是一个系统概念。因此,做任何工作都要有流程和制度,所做的事情都是其中的一个体系。提高教育治理效力,就要把学校作为一个组织,将其系统、流程和体系研究透彻、研究明白。
提高教育治理效力,既需要管理智慧,也需要管理艺术,总体来讲,就是三个维度:情怀、理念和领导力。通俗来讲,情怀大致是指以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内心愿不愿意做好工作;理念是有没有自己的思想,用什么样的想法和思路来指导做好工作;领导力是具体怎么去做、如何达成预期目标。
第一个维度:情怀
做教育最需要爱与责任,这就是情怀。正如新加坡校长委任状上所写的:“在你的手中是许许多多正在成长中的生命,每一个都如此不同,每一个都如此重要,全部对未来充满着憧憬和梦想,他们都依赖你的指引、塑造及培育,才能成为最好的个人和有用的公民。”教育管理者有教育情怀才能做好教育。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治理过程中,特别是在强调治理效力的背景下,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有教育情怀”呢?
其一,对事业:要有感情,常怀感恩之心。当下,社会对教育的需求比以往更高更全面,对教育的期待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面对沉重的工作压力和岗位任务,我们要履行好教书育人职责,就更需要发自内心的深厚情怀。
其二,对师生:要负责任,常做换位思考。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应走入师生和家长的内心,了解和把握真实需求。如果能够换位思考,就能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无论对于家庭、事业,还是人际关系,都能协调处理好。
其三,对问题:要找得准,常存危机意识。对问题要找得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要有危机意识,对现状和未来有着清晰的认知,要明确我们处在哪里,面临什么样的形势,可能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居安思危,才能临危不惧。
其四,对未来:要方向明,常研强教之道。我们要有大情怀,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瞄准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无论是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要想明白我们建设的教育强国将走向哪里。
其五,对自我:要定位准,常想应尽之责。站在新时代审视我们的事业,研判教改趋向,就需要对自身的发展有准确定位,基于这种定位来落实应尽之责,用心用力用情做好工作。
其实,做教育最根本的情怀是“以为人父母之心,行为人师表之实”,不仅要对师生有真正的感情,更要坚守基本的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个维度:理念
一个区域的教育要领先于其他地区,关键在于做到理念先进。先进的理念并非一定是“高、大、上、全”的,契合学校发展实际的新思维、新思路、新探索,都可以理解为先进的理念。例如:对于“家长不知情权”理念。学生在学校偶然犯了一点错误,有没有必要马上告诉家长,让家长焦虑?所以,家校共育应列出家长“不知情”清单,保障家长的不知情权。
那么,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我们需要从哪些层面思考,梳理正确的教育理念呢?
其一,党的要求如何转化。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教育管理者需结合所在学校、所在岗位,将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转化成治校办学和育人的生动实践。谁会转化、谁转化得好、谁转化得接地气,谁就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二,教育规律如何遵循。遵循教育规律体现在每一个教学事件、每一节课,每一次和教职工、教师、学生、家长打交道的过程中。基本的教育规律有三个方面,一是有教无类,要公平、用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二是因材施教,根据每个学生成长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适合的、符合其个性发展的教育;三是教学相长,一节理想的课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互相促进。
其三,育人方向如何聚焦。我们大的育人方向很明确,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但具体的育人方向需要结合实际来分析。比如,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从学校层面来看,育人方向如何聚焦到位,需要我们用心思考。
其四,社会期待如何回应。现在大家对教育很关注,对每一所学校都很关注。越是名校,大家越是关注;越是名校,家长的满意度越不会很高。为什么?因为家长的期望值高。如何回应社会期待,引导家长合理预期?家校社共育是一个办法,也是一种思维转型。
其五,绿色生态如何调适。教育为什么这么卷?为什么会这样?一个地方的教育先进性就是追求负担轻、质量高。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我们需要建立绿色生态,作为管理者就要学会调适自己团队的生态,作为教师就要好好营造和谐班级氛围把教学质量抓上去,这些都需要好好下功夫研究。
第三个维度:领导力
有了浓厚的情怀、先进的理念,接下来就要靠强大的领导力来推动落实。在现代教育治理视角下,需要更多强调七个方面的能力:认知力、转化力、链接力、执行力、抗压力、学习力、影响力。如何来具体实施呢?这就需要做到向上领导、横向领导、向下领导和自我领导四个层面。
其一,向上领导。即要研究上级部门的工作要点,透彻理解上级部门意图,主动参与谋划,遇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汇报工作进展,提供有价值信息,争取获得更大话语权。我与很多校长交流,问他们看过教育局的工作要点吗?有的校长说从来没看过。校长要看看教育局想做什么,然后找一找学校工作和局里的工作有没有结合点,结合两者的工作,这就是顺势而为。
其二,横向领导。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善于理解、包容,要有同理心,要学会换位思考,在同级部门间建构持续、健康的人际关系,最终实现让人信任、尊重。横向领导的重点是先想明白我能为他人做什么。
其三,向下领导。教育管理者要善于发现和处理问题,要学会培养高水平团队,不断传递发展愿景,抑制控制的冲动,营造民主协商氛围,时常鼓励、多体谅,有让追随者成为领导者的胸襟。
其四,自我领导。我们要注重调适自己的情绪,善于自我规划、自我反思,不断更新理念、习得技能,修炼从容、有涵养的人格魅力,充满激情地向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
推动教育治理升级转型,提高治理效力,就要从体系上来思考研究。将情怀、理念和领导力融为一体,教育管理者的成长有哪些路径和台阶呢?基于日常工作实践,我们应当从五个层面来研究、来定位。这五个层面代表着不同的履职能力和素养标准。
第一个层面,职责履行。这是第一个层级的成长阶梯,就是岗位胜任力要强,职责要履行得好。这需要我们每个人都清楚地认知自己的岗位职责、岗位权限是否与现在开展的工作有很强的一致性。要根据岗位的核心职责,按照事项的轻重缓急,逐一列出清单。这里面,很重要的是责任感与奉献度,这也是考量岗位职责履行情况的重要指标。
第二个层面,认可认同。这里面,一是信任,得到下属认可、同级认可、上级认可。二是关心与被关心,营造温馨舒适的团队氛围。再就是人际关系调试。我们常说,教育学首先是关系学,特别需要处理好家校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师之间的关系。对工作、对生活、对学生、对家长要有耐心,耐心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力。
第三个层面,非凡业绩。一个人在单位立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为单位创造价值。作为教育管理者,就要想如何推动学校育人质量提升,如何提升治校办学的水平和能力。只有业务能力过硬,才能成为团队的中坚力量。
第四个层面,培养人才。教育管理者要善为人师。这里的人师,指的是成为别人的成长导师,成为素养提升的引领者,甘心为他人付出,成就团队的成长。如果一个人到了能培养人才的高度,基本上就是一个很成功的管理者。当你结束管理工作、踏上新台阶的时候,回过头来看你在岗位上培养了哪些人才?哪些人可以是人才,哪些人可以培养为人才?这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
第五个层面,人格魅力。教育管理者要成为有趣的人、有思想的人、有影响力的人,让追随者成为领导者。孩子喜欢的老师都是有趣的老师。现在很多新老师是90后、00后,他们喜欢的管理干部一定不是呆板的,而是有趣的。如何让他们认可、信任,就需要通过自身魅力来感染。
作为教育干部,要关注以上五个台阶,学会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上来看教育,要不断提高教育治理效力,靠情怀、靠理念、靠领导力,成为理念引领者、教育改革者、躬身实践者和先人后事者,赢得师生、家长和社会的尊重。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欢迎订阅
唯一带“中国”字头的
基础教育综合期刊
教育部 主管
中国教育学会 主办
邮发代号:80-572(国内)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2097-1540
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月刊,每本定价18元,全年定价216元
邮政订阅:
1.全国各地邮局网点均可订阅
2.登录中国邮政报刊订阅网bk.11185.cn订阅
编辑部订阅:
订阅热线:010-84022301、18811031046
开户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长安支行
户 名:中国教育学会
银行账号:9558850200000834742
投稿邮箱:zgjcjy2022@163.com(请勿一稿多投)
邮件主题:作者姓名-手机号码-栏目名称-文章标题
联系电话:(010)8402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