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湖,海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书记,海南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近年来,海南省以国际教育创新岛和智慧教育岛建设为抓手,以办好人民满意、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的教育为目标,按照“调结构、补短板、抓质量、突特色”的发展思路,在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后,通过政策倾斜、经费补助、优化配置等方式不断夯实基础教育发展基础,促进薄弱地区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破解学位数量不足、结构不优、布局不均等矛盾和问题,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一是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坚实政治保障。海南省由省委书记担任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省长担任第一副组长,调整优化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建立健全“五级书记”抓基础教育工作机制;以“小切口”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大整治”,集中办成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新增高中学位等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教育实事;省委将“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调研课题,并持续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破解教育发展难题;实现公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组建4个覆盖全省大中小学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区域联盟,将思政课堂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二是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海南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坚决扛起教育优先发展的政治重任,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近5年,全省基础教育累计投入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1161.91亿元,其中投入农村学校709.33亿元、占比61%;累计投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38.48亿元,其中农村地区23.09亿元、占比60%;自2024年起,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在国家标准基础上再提高130元;实施全面改薄、校园安全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一系列教育工程项目,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化要求;覆盖全省建设1123间同步/专递课堂教室,逐步缩小海南城乡、区域教育差距,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立足海南本土实际,实施教育民生项目。海南省久久为功、步步推进,通过省级民生实事项目等,在全省先后实现中小学校游泳池乡镇层面全覆盖、中小学校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置全覆盖、公办中小学校教室照明改造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公办中小学教室空调基本全覆盖;填补空白设立海南(海口)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推动特殊教育向职业教育延伸。
一是优化教育布局结构,提高农村教育办学质量。健全与人口变化、城镇化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优化调整学校布局,按照“一点一策”原则,实施农村小学教学点撤并三年行动,同步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实施薄弱学校提升工程和县域高中振兴工程,开展基础教育薄弱学校提升三年行动,采取“核心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的形式,全面提升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努力实现“整体托底”目标,让学生上学从“就近就便”转向“就优就好”。
二是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缩小教育质量差距。实施“一市(县)两校一园”工程,推动每个市县至少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办成1所优质普通高中(或完全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优质完全小学和1所优质幼儿园,累计引进国内外名校合作办学88所,提供优质学位17万个;促进教育集团从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通过名校办分校办分部升级提质,努力实现教育集团“同一个教学品牌、同一个教学体系、同一个领导班子、同一个教学骨干群体”,累计建成基础教育集团189个,覆盖593所学校,培育转化优质学位近47万个,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市县均衡布局,快速提升薄弱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需求。
三是推广可复制经验,完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设立“法治护苗驿站”,推广其成功经验;开展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攻坚行动,建立健全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持续巩固控辍保学成果;构建从学前到高中的全方位资助体系,在全国率先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四免四补”,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学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住宿费,补伙食费、校服费、学习资料费、交通费;持续完善教育资助发放、落实营养改善计划等,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省级统筹、教育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加强专门学校建设和专门教育工作,印发专门学校管理办法、研制专门学校学生入学与离校程序及评估标准,在全国率先设立省级专门学校,并实现专门学校接收女生的突破。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监测显示,海南省各县(市、区)城乡、区域、校际、群体差距逐年缩小。
一是推动体教深度融合,增强学生体育素质。海南省大力推行“阳光快乐”教育,“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不断减少,2024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海南省四、八年级学生体能达标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视力正常率均居全国第3位;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义务教育学校课间休息时间调整为不少于15分钟,确保学生每天综合活动时间不少于2小时;挖掘本地传统文化,打造竹竿舞、沙滩排球、帆船帆板等一批海南特色课程,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家庭活动等方式亲近自然、传承文化;将校园足球和地方特色足球青训模式结合,琼中女足通过17年的努力冲入中国女子足球超级联赛,体教融合经验向全国示范推广。
二是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推动高校与7个美育薄弱民族市县、学校建立帮扶机制,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目前,全省共创建80所中小学校美育示范校、83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15所琼剧特色学校;在全省各民族市县持续开展民族传统文化民歌、民舞、民服“三进校园”活动。海南省十分重视中小学科学教育,积极提升学生科学素养。海南省有4个市县(区)和53所学校分别被认定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和实验校;认定“海南省航天超算科普基地”等12家省级科普场馆,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举办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海南行活动、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普知识竞赛等,提升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是深入实施劳动教育,构建心理保障体系。海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具有海南特色、校内学习与校外实践相结合、专项教育与各科教学相融合的劳动教育体系。海南省探索田园耕作式、科技推普式、文化传承式和创意生产式等劳动教育实施方式,建设全省“田园课程”实验学校230多所,促进生态教育、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发展。加大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配备率100%;全省全覆盖对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测评学生107万余人次。
一是严格教学过程监管,优化育人成长环境。海南省启动实施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和“规范管理提升年”行动,开展全省中小学校风、教风、学风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学校管理、校园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全省中小学生作业、手机、睡眠、读物、体质、考试“六项管理”和教育教学常规落实情况专项抽查,开展中小学重点民生问题整改“百日攻坚战”,坚决整治学校办学行为不规范和教育功利化、短视化等问题;常态化实施义务教育阳光招生专项行动,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全省中小学招生实现“机器管招生”和“一网通办”,维护教育公平底线。
二是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守护学生健康成长。2023年,海南省启动未成年人三年“护苗”专项行动,进一步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持续巩固护校安园“四个100%”(即校园专职保安员配备率100%,校园封闭化管理100%,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100%,城镇“护学岗”设置率100%)建设成果,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建设水平;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全省中小学校的806个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家长陪餐制”落实率、家长膳食监督委员会覆盖率、责任督学进校园督导率均达到100%,实现从“只能看、少人管”向“智能管、多人督”的转变;加强教育系统安全管理人员培训,督促落实“一校一警”工作机制;建立省级学生欺凌预警平台,对问题线索第一时间共享管控、第一时间落地核实,形成“发现即介入、介入即控险、控险即查清”的校园欺凌处置闭环,从源头上减少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从机制上铸牢防治链条;2025年实施《海南省校外托管机构管理若干规定》,规范校外托管行为;2025年春季学期全省新增16116个中小学寄宿床位,两年内计划再新增4.3万个寄宿床位,引导学生应返尽返、回校住宿。
三是深化智慧教育应用,推动数字赋能提效。自2024年3月启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试点以来,海南省将教育数字化工作写入部省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国家平台搭建海南频道,建设海南省智慧教育大平台,超100万件资源已入库,推出近4500课时中小学学科教学视频上线电视端,把“课堂搬进客厅”,惠及全省120万学生;将中小学校智慧教育基础环境建设纳入2025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投入3.72亿元为全省920所中小学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其中乡镇学校707所,占76.8%;向乡镇学校开通10万余节“双师课堂”,惠及近35万名学生,有效缓解农村地区薄弱学科缺师少教问题,推动优质资源城乡共享。
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海南省稳妥推进公办中小学教师优化配置改革,盘活编制和岗位资源,推动解决多年来制约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提升的难点堵点问题;创新农村地区教师常态补充机制,近5年通过实施定向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优师计划、特岗教师招聘计划等,为农村学校输送年轻教师6300多名,持续优化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选派137名教师对口支援薄弱学校,进一步缓解农村学校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持续实施“好校长、好教师”工程,面向全国引进600多名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到岗到任,其中70%以上到农村学校任教;持续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推动城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轮岗,引导城区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薄弱学校交流帮扶。
二是深化教师培训改革,打造优质教师队伍。海南省深入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全省优秀教师代表“教育家精神”巡回宣讲活动;2024年,中央财政投入国培资金4260万元,省级财政投入省培资金2579.98万元,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集中示范培训项目93个,构建国家、省、市(县)、学校四级教师研训体系;近5年,通过国培、省培计划培训中小学校长、教师约26万人次,实现全省骨干教师和农村教师培训全覆盖;实施全省义务教育专任教师学历提升计划,依托海南师范大学、琼台师范学院、海南开放大学等院校提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学历层次。
三是创新教师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干事活力。海南省连续两年发布省级社会事务进校园事项清单,2025年进校园事务同比再减少28.6%,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出台《海南省公办中小学校长基金管理办法(试行)》,加大奖教奖学力度;实施“县管乡用”基层教育人才激励机制改革,吸引3000多名优秀教育人才到农村任教,采取“地区越偏远、越艰苦,补贴越高”原则,按月发放人才乡镇工作补贴;加大职称向农村教师倾斜力度,对农村教师职称评聘实行“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激发教师干事创业活力。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