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合组织
联合欧盟发布面向中小学教育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
5月22日,经合组织(OECD)与欧盟(EU)联合发布《在人工智能时代赋能学习者:面向小学和中学教育的人工智能素养框架(草案)》(Empowering Learners for the Age of AI: An AI Literacy Framework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该框架面向中小学教育中的教师、教育领导者、决策者和学习设计师,围绕与AI互动(Engaging with AI)、利用AI创造(Creating with AI)、管理AI(Managing AI)、设计AI(Designing AI)人工智能素养的四大领域展开,涵盖22项具体能力。每项能力都包含知识、技能与态度三大要素。对AI输出持有审慎态度的伦理原则贯穿框架之中。该框架与伦理学、计算机科学、媒介素养、数据科学和设计思维等学科紧密关联,强调人工智能素养是引导学习者驾驭并塑造AI在各类情境中作用的基础。
(高晨辉,编译自https://ailiteracyframework.org/wp-content/uploads/2025/05/AILitFramework_ReviewDraft.pdf,2025-05-22)
全球青少年职业准备面临多重挑战,须加强指导与支持
近日,经合组织(OECD)发布《全球青少年职业准备现状》(The State of Global Teenage Career Preparation),深入分析了全球青少年在职业准备方面的现状、挑战及趋势。报告指出,当前青少年面临着职业不确定性加剧、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错位、职业规划指导缺乏等多重挑战。报告进一步指出,在社会经济地位处于弱势的学生面临尤为严峻的挑战。此外,在一些信息技术、医疗保险等职业领域,女性青少年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经合组织呼吁各国教育系统应该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指导服务,并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支持,帮助其更好地应对职业准备过程中的挑战和压力。
(高晨辉,编译自https://www.oecd.org/en/publications/the-state-of-global-teenage-career-preparation_d5f8e3f2-en.html,2025-05-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
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支柱:共同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发布《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六大支柱:共同框架》(Six pillars for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a common framework),系统阐释了技术赋能教育的核心路径,强调“技术增强而非取代”的人本理念,倡导数字工具与传统教学形成互补,确保教育的人文本质不被量化指标消解。“六大支柱”的核心内容是:通过政府主导的多方协作建立数字战略;普及可负担的数字化基础设施;制定普惠性长期投资规划;将数字素养融入课程与教师培训;开发与学科基础结合的本土化数字资源;构建教育数据驱动的人本决策体系。
(高晨辉,编译自https://www.unesco.org,2025-03-13)
非洲教育发展面临困境,须多方协作促其转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洲联盟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撰写的《非洲学习和技能发展转型:第2次大陆报告》(Transforming learning and skills development in Africa: 2nd continental report)全面评估了非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强调迫切需要采取多方行动提升教育系统的能力。报告指出,非洲教育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包括人口的快速增长、持续的人道主义危机、教育系统资金不足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促进非洲教育发展: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更好地利用数据和证据;更多地让当地社区参与进来;加强协调和协作;扩大良好的教育干预并适应本土情境。
(曾芯怡,编译自https://www.unesco.org/en/articles/qa-what-you-need-know-about-state-education-africa?hub=343,2025-04-07)
世界银行
多项举措推动解决学习贫困、失学等问题
为应对全球基础教育遇到的挑战,世界银行持续推进多项举措:一是设立“基础学习契约”(the Foundational Learning Compact)信托基金,2020年以来已融资334亿美元,支持76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改善基础教育体系,缓解学习贫困。二是积极响应“基础学习行动承诺”(Commitment to Action on Foundational Learning),目标是到2030年将全球10岁以下无法阅读和理解简单文本的儿童比例减少一半。三是联合多机构成立基础学习联盟(the Coalition for Foundational Learning),协调支持中低收入国家,监测学习进展,推动政策变革。四是启动“AIM4Learning”计划,投入15.4亿美元改善东部和南部非洲地区基础教育,力争到2034年将该地区的失学儿童数量减半。
(杨雯倩,编译自https://www.worldbank.org/en/topic/education/brief/foundational-learning,2025-03-13)
美国
发布七项政策建议推动人工智能发展
2025年2月,美国南部地区教育委员会(SREB)人工智能教育委员会(Commission on AI in Education)发布七项政策建议,旨在推动各州教育系统合理应用人工智能(AI)。建议包括:第一,建立州级AI协作网络,促进资源共享;第二,为不同群体(学生、教师和家长)制定有针对性的AI指导方针;第三,加强教师AI培训,提升教学技能;第四,将AI素养融入K-12课程标准,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场的能力;第五,评估各地方实施能力与需求,以确保政策落地;第六,通过详细的资源分配计划保障技术投入与维护;第七,注重风险管理,要求更新政策以应对数据隐私、算法偏见等挑战。
(秦悦杨,编译自https://www.sreb.org/ai-commission-recommendations,2025-02-21)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关键在于提供精准支持服务
近年来,美国多州推行“三年级留级”(3rd Grade Retention)政策,要求阅读未达标的学生留级以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成效。然而,密歇根大学与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指出,政策的有效性并非“留级”本身,而在于附加的阅读支持服务,如小班辅导与暑期项目。研究发现,即便学生仅仅是面临留级的“威胁”,就已经促使学校加强干预措施。这一政策虽然提升了学校对阅读能力不足学生的整体关注度,但也引发了关于公平性的担忧。低收入家庭和少数族裔学生往往更容易受到该政策的影响。随着密歇根州率先废除了留级条款,越来越多的州开始探索通过“桥梁课程”等替代方式来取代留级制度。专家呼吁,应将重点放在教育资源的精准投入上,而不是仅仅依赖形式化的问责机制。
(秦悦杨,编译自https://www.edweek.org/teaching-learning/is-3rd-grade-retention-the-secret-to-better-reading-outcomes-or-something-else/2025/05,2025-05-21)
法国
2025年起全面推行社会情感关系教育计划
法国教育部宣布,自2025学年9月起,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会情感关系教育计划。该计划涵盖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小学阶段着重培养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帮助孩子了解身体变化、尊重他人隐私并树立公民意识;初中和高中阶段则增加性教育内容,涉及健康知识、权利观念和责任行为等。该计划秉持尊重、平等和世俗主义原则,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法国教育部将在2025 年上半年开始提供多种培训资源,包括线上课程和线下研讨会,并发布配套教学手册和常见问题解答。
(郭文慧,编译自https://www.education.gouv.fr/education-la-vie-affective-relationnelle-et-la-sexualite-le-programme-de-l-education-nationale-est-416537,2025-02-06)
高中专业选择受家庭背景影响显著
法国高中专业选修制度实施六年来,家庭背景仍显著影响学生专业选择,教育不平等现象未得到有效缓解。数据显示,选择数学和物理的学生大多来自优势阶层,而弱势家庭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应用外语、健康护理等专业。专家指出,优势家庭更了解教育体系,能策略性地引导孩子选择“高含金量”专业,而弱势家庭学生因信息匮乏易自我低估,进而影响其高中专业选择和未来的高等教育规划。此外,弱势家庭学生多数被分流至职业高中,在普通高中仅占20%(优势阶层占40%)。这种结构性差异进一步固化了社会阶层分化。
(杨沐,编译自https://www.letudiant.fr/lycee/specialites-bac-general/article/au-lycee-le-choix-des-specialites-entretient-les-inegalites-sociales.html,2025-04-15)
芬兰
2026年秋季起允许学生使用英语完成普通高中学业
2024年12月,芬兰议会通过《普通高中教育法》(the Act on General Upper Secondary Education)和《大学入学考试法》(the Act on the Matriculation Examination)修正案,首次允许符合条件的学生以英语完成高中课程和大学入学考试。2025年3月,芬兰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英语普通高中教育国家核心课程》,自2026年起学生可使用英语完成高中学习,并于2028年参加英语版大学入学考试。课程内容与芬兰语、瑞典语版本一致,确保标准统一,并与现行的国际文凭课程(IB)并行。该政策主要面向已在芬兰定居的移民与归国子女,同时为语言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公平机会。政府将此视为“双轨战略”,既提升教育国际竞争力也回应教育公平诉求,助力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融入芬兰社会与教育体系。
(秦悦杨,编译自https://www.oph.fi/en/news/2025/finnish-general-upper-secondary-school-can-be-completed-english-autumn-2026,2025-03-24)
英国
推进教育领域可持续发展与气候行动计划
英国教育部近日更新了针对英格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和气候行动计划”(sustainability and climate change strategy for education)。该计划希望到2025年,所有教育机构都可以指定可持续发展负责人并制订气候计划,涵盖脱碳、适应与韧性、改善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气候教育和绿色职业四个领域。该计划为非法定指导意见,教育部将积极提供可持续发展资源和工具等多方面支持。此举旨在提升师生对气候变化的认知,营造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氛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生物多样性。
(卢一笑,编译自https://www.gov.uk/guidance/sustainability-leadership-and-climate-action-plans-in-education,2025-03-07)
日本
发布2024年学校保健调查结果
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发布了2024年度学校保健统计调查结果,揭示了日本青少年在生长发育及健康状态方面的最新趋势。该调查覆盖幼儿园至高中阶段5-17岁学生,共抽取7,755所学校,包括649,142名发育状况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身高、体重)和3,190,771名健康状况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状况、各类疾病等)。调查显示,学生视力问题持续恶化,裸眼视力低于1.0的比例随学段升高显著增加:小学生达36.84%、初中生达60.61%、高中生达71.06%。肥胖倾向儿童比例仍处高位,男生超过10%,女生在7%-10%之间。文部科学省指出,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增加和户外活动减少是主要原因。
(古丽尼沙·艾买提,编译自https://www.mext.go.jp/b_menu/toukei/chousa05/hoken/kekka/k_detail/2024.htm,2025-02-12)
中学阶段设立新科目,聚焦AI与信息安全教育
随着AI与数字技术广泛渗透社会各领域,强化青少年信息素养已成为全球教育的重要课题。日本文部科学省近日宣布,将在中学阶段设立新的信息教育科目“新·技术领域”,该课程将从“技术·家庭科”中独立出来,聚焦信息安全、AI的基本原理及其运用,提升学生应对未来数字社会的技能与判断能力。当前信息教育内容分散,此举旨在实现课程系统化、专业化。文部科学省计划在新一轮课程标准修订(预计2030年实施)中正式引入该课程,并同步推进教师培训与教材开发。此次改革是日本基础教育数字能力建设的重要一步。
(古丽尼沙·艾买提,编译自https://www.yomiuri.co.jp/kyoiku/kyoiku/news/20250522-OYT1T50152/,2025-05-22)
韩国
三分之一学校计划采用AI教科书
自2025学年起,韩国政府与17个市道教育厅全面推行基于人工智能(AI)编写的数字教科书,为自愿采用该技术的学校提供技术指导与师资培训。目前,全国约33%的学校计划在部分年级或学科中使用AI教科书,但各地推进速度并不均衡。为此,教育部将与各地教育厅合作,通过巡回检查、现场督导及培训会议等形式,确保设备与师资配备到位,并设立数据中心和热线平台,以及时应对技术或数据安全问题。与此同时,高中正式实施新学分制,一些学校在课程编排、学分认定及跨班选课等方面仍需更多资源支持,政府将持续关注并改进相关配套措施。
(崔亨俊,编译自https://news.ebs.co.kr/ebsnews/menu1/newsAllView/60575775/H?eduNewsYn=N&newsFldDetlCd=,2025-03-04)
专家呼吁构建“延时学校”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
韩国教育部自2024年推广“延时学校”政策,为小学低年级学生提供放学后至晚八点的学习与照护服务,参与率近八成,被视为解决家长照护困境的有效措施。目前“延时学校”政策的实施主要依靠校内教师和志愿者,课时费普遍偏低,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专家指出,若不提升薪酬与运营支持,“延时学校”恐陷入“扩张-流失-降质”循环;同时,强调须构建专业、稳定的教师队伍。工会呼吁提高课时费、扩大免费课程覆盖面,并设立运营委员会以提升治理参与度。教育部回应,将追加预算并在部分地区试点。
(秦悦杨,编译自https://news.ebs.co.kr/ebsnews/menu1/newsAllView/60594480/H?eduNewsYn=N&newsFldDetlCd=,2025-04-28)
南部非洲
需建设具备韧性的区域教育体系以应对多重危机
据南非媒体报道,自2000年以来,互联网泡沫破裂、恐怖主义威胁、气候灾难、COVID-19疫情以及俄乌冲突等多重危机,对南部非洲教育体系造成了严重影响。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埃马纽埃尔·奥乔在梳理超过5000篇学术论文后撰写《风暴之眼中的教育:全球危机及其对南部非洲教育影响的文献计量综述》,指出数字鸿沟与对外援助的高度依赖使该地区教育更显脆弱。为建设具备韧性的教育体系,该文建议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紧急状态下的师资培训,培训内容须结合本土文化以贴近社区需求,并通过多方协作减少对单一外部援助的依赖。若不及时应对,南部非洲将面临长期学习损失与辍学率上升等严峻后果。
(崔亨俊,编译自https://theconversation.com/global-crises-have-hit-education-hard-24-years-of-research-offers-a-way-forward-for-southern-africa-251833,2025-03-17)
俄罗斯莫斯科
为学生举办“科学中心”城市项目科学活动
据俄罗斯《教师报》3月10日报道,莫斯科教育和科学部卓越教育中心在春季学期为学生举办了“科学中心”城市项目科学活动。该项目为学生开设研究课程、邀请著名科学家举办讲座等,并为教师开设与研究技能相关的课程。该项目的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支持莫斯科的青年科学家,让他们有机会向学生介绍自己的科学研究。
(吴令,编译自https://ug.ru/v-moskve-vesnoj-projdut-novye-nauchnye-programmy-dlya-shkolnikov/,2025-03-10)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
计划修改《教育法》以优化教育体系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计划对该省《教育法》进行修改,以回应公众需求并优化教育体系。新的变化体现在将“私立学校”更名以更准确反映其多样化的课程选择和学校选择范围,加强学校民主问责,扩大省教育部长权限以更好地协调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优化教师纪律程序等。其中,优化教师纪律程序包括:允许管理人员委托他人履行申诉报告及其他职能,以降低行政负担;确保不同学校共享教师投诉信息;明确听证委员会可向法院申请合规令,以确保程序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林洛冰,编译自https://educationnewscanada.com/article/education/level/k12/3/1134798/responding-to-the-changing-education-system-.html,2025-04-10)
德国黑森州
推出新的价值观教育倡议
德国黑森州近日推出新的价值观教育倡议,旨在加强社会凝聚力,提升学生化解冲突及平等沟通的能力。该州文化、教育与机会部部长阿尔明·施瓦茨(Armin Schwarz)将走访全州推动“价值观教育之旅”(WERTvoll-Tour)项目,与学生和教师交流。施瓦茨呼吁家长重视家庭教育在培养孩子社交技能和塑造价值观方面的重要作用。学校层面,黑森州计划实施统一的智能手机使用规范,鼓励学生加强线下互动。该州还推出“暴力预防与民主教育”计划、冲突解决能力训练项目,以及针对教师的冲突管理和情商培训等措施,以有效预防校园暴力。
(崔雨辰,编译自https://bildungsklick.de/schule/detail/kultusminister-setzt-auf-vielfaeltige-massnahmen-und-appeliert-an-eltern,2025-02-28)
(以上内容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胡昳昀副教授和滕珺教授审核,来源:《中国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