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朱东斌:推动构建“六大体系”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最新动态
朱东斌:推动构建“六大体系” 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2025-07-173


本文共1843字,阅读约需3分钟



朱东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


我国举办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为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描绘的宏伟蓝图转化为施工图,教育部启动了系列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通过综合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不断探索教育强国建设的实施路径和有效举措。


推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要全面准确把握教育的“三大属性”,切实解决一些强国建设最迫切、质量提升最关键、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放到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中去谋划,把准基础教育“基点”定位,为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基”,为社会普遍认同的行为规范、价值准则形成“筑基”,为职业教育转型升级和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强基”。


为此,我们要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中推动构建“六大体系”。


一是构建适应人口变化的资源配置体系。人口变化是教育发展的基础变量,既带来挑战,也创造机遇。我们要利用学龄人口下降周期,将人口总量优势转化为人口质量红利,将学位供给保障压力转化为重构城乡教育结构、重建教育保障机制、重塑教与学方式的重要契机。一要精准研判学龄人口变化,尤其聚焦县域层面,结合当地城镇化趋势,动态调整学校布局规划;二要加强各学段资源的贯通使用,鼓励因地制宜建设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促进校园校舍的跨学段统筹使用;三要积极稳妥做好城乡学校撤并工作,落实“三个保障”(保障学生食宿、上下学交通及教职工安置),守住“两个底线”(不让学生辍学的底线、不增加老百姓负担的底线)。


二是构建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各地各校要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政治高度来认识全面培养的育人体系构建问题,统筹推进改革试点,推动形成各方面育人资源充分富集、有效运行的工作体系,提升育人实效。要积极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积极探索“五育并举”有效路径,积极发展STEM教育,加强课程资源开发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建设,搭建多方参与的育人平台。


三是构建富有成效的中等教育体系。要重点解决中等教育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多样化发展不充分、适宜性可选择性不够以及学业压力较大、“分数至上”现象较为严重等问题。一要充分发挥县中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中的关键枢纽作用,通过“稳县中”达到“出人才、强教育、促经济”的作用;二要创新机制建设一批综合高中,满足群众让更多孩子接受高中教育的机会;三要大力推进科学高中建设,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四要积极稳妥推进中考改革,多措并举破解学业负担过重这个老大难问题。


四是构建覆盖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我们要提高公共教育服务的普惠性、便捷性、可及性,让孩子在家门口也能接受良好教育。要统筹推进改革试点工作,加强与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全力做好体制、政策、人员、经费、编制等方面的保障,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补齐短板。要探索健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要改善特殊教育办学条件切实增加普惠学位供给,要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实际的专门学校入学评估制度,要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并办好“国门学校”。


五是构建科学规范的治理体系。要处理好规范有序和激发活力的关系,完善学校管理体系,提升依法治教和规范管理水平。我们要将探索市县结合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作为解决当下区域教育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要跨县域规划布局学龄人口变化下的基础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差异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减少县域间的差距,统筹市县政府在发展规划、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督导评估、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权责分配,有效解决县域经济差异下的县域财政依赖与投入不足的矛盾。我们要强化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在整治基础教育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方面持续用力,努力把每所中小学幼儿园建成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的学校。


六是构建数字化战略支撑体系。各地要加快推进数字化战略行动,让技术“人人能用、人人用好”,让数据服务精准教学,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建强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加强人工智能在中小学的应用和管理,推动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我们要积极拥抱、善加利用人工智能,但同时要趋利避害,守住“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的底线,让冷技术有热温度,让硬科技有软关怀,服务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办好基础教育,事关亿万儿童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我们要积极推进综合改革,写好教育改革“春天的故事”,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宏伟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