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底子薄、基础弱、队伍不稳定怎么办?常州经开区这样破局
最新动态
底子薄、基础弱、队伍不稳定怎么办?常州经开区这样破局
2025-06-0418


本文共2983字,阅读约需5分钟


周茹?宁本冉,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教育和文体旅局



江苏省常州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成立于2015年。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针对区域教育底子薄、基础弱、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出台一揽子政策,进行一系列改革,聚优资源强配置、激发活力强师资、深耕内涵强质量,高起点探索推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教育事业。


聚优资源强配置,筑牢优质均衡发展“四梁八柱”


经开区持续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全区上下形成政府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合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工作局面。


一是政策领航,构建统筹推进“指挥链”。经开区管委会成立常州经开区党工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在教育用地、项目审批、人才引进、激励机制等方面全力保障。研究出台《教育系统“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师“区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小学办学质量综合考评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形成灵活机制,解决难点堵点,为经开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经费固基,夯实资源保障“硬支撑”。经开区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城乡统筹机制,有效保障教育建设项目用地和经费,促进城乡、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加快建设重点项目,2020年以来投资33.7亿多元,新建、改扩建24个教育重点项目,新增学位近2万个;建成经开区智慧教育云平台,推进全区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教育投入加速升级,建立教育经费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年平均增幅达9%以上,生均公用经费超过省定基准定额;先后投入2亿多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在全市率先100%完成普通教室视觉环境(教室照明)提升工程,全区中小学生图书、网络多媒体教室等配置100%达到省I类标准,20余所学校创成市教育装备管理应用示范校。


三是规划统筹,绘就全域发展“路线图”。经开区先后制定《常州经开区打造“教育强区”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常州经开区深入推进“教育强区”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 年)》两轮行动方案,具体措施从“高品质学校打造、高水平师资建设、高质量办学提升、高素质学生培养、高标准政策激励工程”的“五高”工程转变为“强能、强校、强师、强教、强生”的“五强”工程。2024年,又以“打造一个平台、健全一个评价体系、培育一批好课、培养一批名师、发展一批影响力学校”的“五个一”工程,项目化推进“五强”工程,有力推进区域教育迈入“后优质均衡时代”。



激发活力强师资,找到优质均衡发展“源头活水”


经开区通过建立健全教师培养体系和管理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是盘活机制,激发师资队伍“内生力”。2020年以来,经开区加大教师编制供给,先后招引57名“名校优生”到中学任教;以公开招聘方式招聘中小学编制教师318名。创新员额制教师管理方式,以政府按岗位购买服务的用人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公开招聘招录中小学员额制教师969名。通过持续的教师招引使区域各学段生师比稳步下降,在2022年达到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生师比标准。


二是引育并重,锻造专业发展“先锋队”。经开区通过“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增强教师创先争优的主动性。实施优秀教育人才引进战略,修订完善《常州经开区优秀教育人才招引办法》,面向全国开展高层次教育人才常年招聘,给予一次性经费奖励、购置经开区住房补贴和其他奖励。组建名校长工作室、名班主任培育站和名教师成长营。开展年轻教师赴名校跟岗历练“3101”行动,“3”指从2025年起连续开展3年,“10”指每年选派不少于10人,“1”指赴区外名校跟岗历练1学年,着力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行政管理能力。全区现有引进和自主培养的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4名,较2020年增长133.3%;市级名校(园)长27名,较2020年增长92.8%。


三是激励驱动,铺设教师成长“快车道”。经开区持续加大教师奖励力度,出台《常州经开区教育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常州经开区教师专业成长奖励办法》,最近三轮累计发放奖励近430万元,教师队伍吸引力、凝聚力不断增强。在全市率先制定《常州经开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实行员额制(备案制)管理教师企业年金制度实施方案》,该红利惠及教师人数逐年增长。


深耕内涵强教改,厚植优质均衡发展“硬核优势”


内涵建设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经开区通过优化集团化办学、深化课堂改革、强化教研能力,高效能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提档升级”。目前,全区中小学共组建教育集团20个,其中一体化办学5个、结对帮扶12个、联盟式办学6个。


一是协同联动,实现质量提升“新突破”。经开区将深化集团化办学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突破口,实现集团化办学“全域覆盖、多模共存、优质共生”。首先,优化教育集群,与市名校开展合作办学,通过师培联动、活动联合、成果联享等有效机制,扩增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其次,区内各教育集团深化合作,推动管理、师资、设备等资源共享,为办学质量提升注入活力。最后,构建发展生态圈,教育集团核心校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校际优势互补、发展互促。合作办学成员校实现自我成长增质提速的同时,发挥“强己达人”的转化辐射作用,每年定期举办阶段性办学成果展,组织区域内学校观摩研讨,打造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越来越强。


二是深化改革,释放教育发展“新动能”。经开区深化“经·开”课改,规划“123456工程”,全面激发改革动力、课堂活力。“123456工程”即1个愿景,擦亮“经·开课改”教改名片,做优做强“经开的老师·经开的课”;2个项目主体:“经·开”教改项目组、科研课题项目组;3个核心原则:常规务实、变革精准、质量提升;4项工作目标:教学常规从有到优提质、“经·开课堂”由点及面深耕、教师成长由此及彼拔节、学业质量从实到稳攀升;5项重点工作:教学常规管理、校本研修建设(学科教研组建设)、“经·开”课堂教改、科研课题管理、学业质量提升;6项具体行动:校本研修实施、学科教研组建设、“经·开”课堂变革、精准教学推进、课题项目研究、学业质量监控。经开区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深度推进教、科、研、训、展一体化,实施“十个100工程”课改行动,推广基于智慧教育云平台的精准教学,助推因材施教、精准化教学方式的转型,每年度各学科教师获市级以上荣誉近300项。深化综合改革,经开区围绕省级项目“综改赋能:区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实践探索”,制定《常州经开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样板,入选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镇1个、实验校4所。


三是深耕项目,打造教研提质“新高地”。经开区以项目建设为核心,转化教育教学优质“生产力”。着力过程指导,组建指导团队,对区域教研工作进行精准化指导;定期开展项目建设展示活动,构建高效能课堂生态,打造学术型教师团队。着力扩充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库,促进区域内研究资源共享与协同创新;制定《常州经开区学校自主教研水平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5-2030年)》,营造浓厚教研氛围。全区现有在研区级以上课题265项(其中省级32项),在研省市内涵发展项目39个(其中省级8个),市新优质高品质项目14个,创有市教科研基地5个、市教科研示范基地1个,实现“校校有项目、人人争先锋”。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