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举行(附60节现场课名单)
最新动态
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在上海举行(附60节现场课名单)
2025-05-161


会议现场


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于5月7日至9日在上海市嘉定区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办,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和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承办,上海市嘉定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上海市嘉定区华东师范大学第五附属学校和上海市嘉定区嘉一实验初级中学协办。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理事、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委员、各地中小学劳动教研员、校长和教师代表共计600余人参加活动。


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理事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徐长发,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书记、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王超,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局局长管文洁,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德育处二级调研员江伟鸣,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劳动教育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副院长汤杰,上海市嘉定区教育学院小学教研室主任周雅芳等出席活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顾红亮和上海市嘉定区副区长王超分别致辞。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傅小芳和山东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授李红婷分别代表小学组和初中组作点评交流,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王洋和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王秀玲分别作大会总结。大会由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副理事长马开剑主持。


徐长发


徐长发在致辞中强调,劳动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是立德树人的根基工程,是“五育”并举、融合发展的支柱和基石,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他表示,教师要成为学生劳动观念的引导者、劳动技能的传授者、劳动精神的弘扬者,“未来劳动观”的引领者,既要传承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又要突破传统边界,面对新技术革命、产业变革的挑战,需要促进劳动教育主动变革。劳动教育教师需要兼具传统技艺与数字素养,要成为“跨界学习导师”,指导帮助学生平衡虚拟与现实劳动的关系。要让技术赋能教学,在实施“出力流汗”的实质性体力劳动的基础上,更要关注新时代劳动新内涵的重塑、劳动素养的迭代和赋值。要关注引导学生理解“数字劳动”“创意劳动”的价值。通过创造性劳动,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数据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要以劳动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从劳动习惯养成到数字劳动素养提升。劳动教育教师需要主动拥抱新技术变革,积极参与多学科高端研修培训、交流和实践,不断提升课程开发与科研能力、教研能力,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与艺术,加强跨学科协作,促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点击查看大图

在现场教学展示环节,来自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60位中小学劳动教师和教研员分享60节优质精彩的现场课文末附现场课名单)。教师们突破异地教学限制,充分利用有限课堂,将劳动教育理念深度融入课程,将真实劳动情境转化为素养培育载体,无论是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还是教学方法的多元运用,均凸显劳动教育的特色与目标。活动邀请了中小学劳动教育领域的8位资深专家和一线教研员作精彩点评。专家们立足新课标理念,分别从课程设计、实践效能、育人价值等维度对60节课例展开深度剖析,让与会代表更加深刻地了解劳动课的特点以及打造高品质劳动课堂的实践路径。


会上,上海市“三位一体”劳动课程体系构建、嘉定区劳动课程实施与转化经验以及校外劳动资源建设、校内外资源整合、人工智能辅助下的课堂观察、人工智能辅助劳动课程教学片段、深度教研活动等,充分展示了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成果,为劳动教育高质量开展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次中小学劳动教育优质课教学展示活动,不仅是对劳动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优展示,更是新时代劳动教育向纵深落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一是丰富了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各地优秀课例的展示,提供了更多课程设计的灵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使其更具系统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二是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平台。通过观摩优秀课例、聆听专家点评和参与研讨活动,教师们拓宽了教学视野,更新了教学理念,提升了教学能力。三是有利于创建一种劳动文化氛围,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发展生态。只有活动才有活力,只有活动,才会激发动力。四是加强了各地劳动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了区域之间的经验分享和资源共享,为推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均衡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