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6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联播》“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推出报道《抓改革促发展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起来看——
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我国教育领域开启了一场全面、深刻、系统的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教育面貌正在发生格局性变化。
中国教育事业如何回应14亿多人民的期待,如何肩负起推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走进校园,看校舍建设、听教学进展、问师生感受。在北京市八一学校,他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在重庆中益乡小学,他提出,“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他多次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希望孩子们真正做全面发展的人才,一步一步地走下去,最终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国之栋梁。”
习近平总书记以高瞻远瞩的战略谋划和勇毅果敢的改革气魄,引领开启了一场大刀阔斧的教育综合改革。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扭转“教育功利化”到深化“五育并举”……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孩子们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人民群众最朴素的期待。瞄准影响教育公平的沉疴顽疾,一系列改革举措破冰前行。
国家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免试就近入学、划片规范入学、阳光监督入学,做强优质教育资源,缓解“择校热”;
推进义务教育“全面改薄”工程,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稳步提升农村师资水平;
建立覆盖所有学段的资助体系;实施三个专项招生计划。
一系列改革政策组合拳,正在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群体教育差距。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银滩复兴学校校长 王晓宁:随着国家教育数字化的推进,我们乡村学校也实现了从“一方黑板、三尺讲台”到“智慧教室、数字教室”的历史性跨越。现在老师可以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的资源,结合农村实际进行备课;城里学校的好课我们也能上,极大缩小了数字鸿沟,也让我们的孩子更有自信。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育系统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正在全面构建。
“分数是一时之得,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2021年7月,“双减”政策出台,推进我国基础教育生态发生深刻变革。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牛鼻子”,也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2020年,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出台,破立并举,加速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
自恢复高考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已在全国29个省份启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更加健全。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接受高等教育人口超2.4亿,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14年,助力劳动力素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石中英:作为坚定的改革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刻指出,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创新,持续增强教育事业对于强国建设以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服务力、支撑力和牵引力。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