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免费注册
忘记密码
管理入口
返回主站
保存桌面
手机浏览
联系方式
会员中心
协会精选
行业聚焦
协会活动
技术前沿
公益活动
交流合作
企业走访
人物访谈
企业风采
协会信息
协会查询
科技前沿
工业制造
商业贸易
IT通信
互联网
生物医药
金融保险
企业服务
医疗保健
消费电商
文化娱乐
先进制造
交通物流
汽车工业
重型工业
民生服务
零售批发
房地产
建筑建材
贸易进出口
峰会活动
项目库
机构库
发现更多
方案
动态
招募会员
产品服务
搜索
高级搜索
首页
协会查询
首页概览
最新动态
活动峰会
招募会员
联系方式
单位介绍
首页
>
最新动态
>
一位边疆教研员的课改之旅
最新动态
一位边疆教研员的课改之旅
2025-04-13
5
本文共2289字,阅读约需3.5分钟
艾合买提江·阿吾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教育局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
我出生在新疆南疆的一个普通干部家庭,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为我选择了一所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学校就读。在汉语学习中,我被国家通用语言那独有的平仄和谐的音调所吸引,暗下决心要像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一样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
师范院校毕业后,2004年春季到2009年秋季我先后从事初中、高中汉语学科教学。2009年10月,我调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教育局成为一名双语教学教研员。2018年春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伽师县中小学全面开展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工作,我正式成为一名中学语文教研员。
从教期间,有三件事让我意识到普通话对师生的重要。一是一位刚升入七年级的亲戚家的小孩,因为父母想要他更好地学习普通话,开学之初便强烈要求让他转入由汉族老师担任班主任的班级。二是一位已经年逾古稀、平常很少进县城的亲戚来我家做客,他竟然翻出用于日常交流的维汉双语小册子向我请教。三是一位从事了二十余年汉语教学的维吾尔族教师,主动添加我微信,希望我指导她从汉语教师转变为语文教师,她恳切的言辞及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
一
初遇课改,迎难而上
2018年,新疆开始课改。那年,整个新疆实现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100%全覆盖。我积极搭建各类语文教学教研平台,以期广大语文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从2019年秋季开学以来,我组织县级语文名师工作室深入薄弱学校指导教学累计40余次,组织地区级名师及学科带头人坚持每学期组织线上新课标培训2次。坚持将三笔字和朗读能力、写作能力的考察纳入教师技能大赛之中。此外,还积极探索采取师徒结对、短期跟岗的方式,组织本地教师与援疆骨干教师结对子。通过组织各类教研和培训活动,让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刻理解语文不仅仅是教语言,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感悟中华文化,带领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记得,有一次我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发现一名少数民族学生因为发音不准确而自卑,不敢在课堂上发言。课后,我便主动找到这名学生,耐心地帮助他纠正发音,鼓励他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也给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交代要抽时间和精力辅导好这名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公开课上,那名学生竟主动举手发言,用流利的普通话回答了问题,赢得了全班师生的热烈掌声。
二
示范引领,夯实教研
不论是在学校当教师,还是在教研员岗位上,我都坚持每天阅读1000字左右的专业理论书籍或文学名著,坚持每月写一篇阅读笔记或阶段性总结的教学反思,不断地历练、摸索、积淀,逐渐成长、进步。从2010年至今,语文教学理论文章累计阅读超过600万字,读书笔记已写满12个笔记本超过60万字。
面对从汉语教材到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大转变,我决定从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入手,找来初中六册统编语文教材,结合《教师教学用书》,一篇一篇研读,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理解,课本上写满了我的想法及感悟。我还利用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向名师及专家虚心请教;同时大量阅读公众号上的各类语文教学类文章,以结合新教材深入理解。
成为语文教研员以来,我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教研活动。比如,我组织协调县级录播示范课,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让全县语文教师共享优质资源,并坚持每周深入教学一线听评课。同时,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指导教师使用新教材上,鼓励一线教师立足实际充分表达对课堂、对教学的看法和观点,努力为他们答疑解惑。此外,还与广大语文教师面对面研讨交流,将一闪而过的灵感、想法或心得体会转化成推动语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措施。我鼓励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公开课、同课异构等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去反思、体会,去感悟、提升。
统编教材很多都是经典名篇,选文精美,更具有文学气质,更有文化味和想象力,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宽阔,也丰富了孩子们的思想,更能激发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提升了师生对汉语的表达能力。我也结合自身工作开展了提高阅读质量、优化阅读教学策略等相关的课题研究和专题讲座培训,帮助我县语文教师解决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中的困惑,从而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三
不断成长,助推课改
多年来,我和老师们持续课堂实践,并在课改中磨砺成长,也从中获得几点启示:
第一,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有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教师,最重要的是要具备家国情怀和奉献精神,时刻铭记:“站在三尺讲台,就要完成党和国家赋予我们教书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第二,教师专业成长应正确看待机遇与挑战。
少数民族地区,尤其是边疆地区的教师,在教学及生活中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初登讲台的年轻教师难免会犹疑、会退缩,倘若不能看得长远,不能看到这困难和挑战下所蕴含的机遇,不能勇敢地尝试新方法、新思路,就很有可能在专业成长上止步不前甚至误人子弟。
第三,教师的专业成长是自生长与共生长的相辅相成。
必要的教学平台与资源对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为教师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也是教研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刻认识到,要使用好新教材、深刻领悟新课标,在群体性教研活动之外,更重要的是自身努力向上、不断钻研。
第四,教师的专业成长要将实践与研究贯穿教学始终。
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环节,重视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但这只是起点。如果缺少总结、反思、研究,所谓的经验也只是狭隘的、肤浅的,其发展将受到限制。
课改对我而言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和一线老师任重道远。我们将携手同行,持续在实践中稳步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课程改革,为教育强国贡献新疆力量。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