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中国教育学刊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TQyMjcxMQ==&mid=2649520849&idx=1&sn=73706ce83d0e2e76ea9a1dd4d235b4f7
庄惠芬,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星河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星河实验小学分校校长,东龙实验小学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姚丹静,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综合部主任,中小学高级教师
培养创新人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是大中小学一体培育的贯通工程。每一个学段在创新人才培养链上都有着独特的使命。在小学阶段,创新素养重点指向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需要寻找一条适切的路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星河实验小学”)十余年磨一剑,以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为目标、以教育教学创新实践为载体,深入研究“儿童创想家”育人模式的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与逻辑体系,为小学阶段儿童创新素养培养提供实践策略。
星河实验小学“儿童创想家”的提出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是基于新时代科技发展以及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召唤,它指向小学阶段所有儿童,而非特殊的群体,是小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中整体育人的独特表达。
培养创新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指向
马克思提出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个人”“个人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等概念。“儿童创想家”培养与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完成对人的认知从单一到系统的转变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马克思认为人是自然属性、精神属性、社会属性的统一体,“儿童创想家”培养正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其一关注人的发展的自然属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循序渐进,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有着学段之间的贯通性、渐进性以及小学阶段的奠基性;其二关注人的发展的精神属性,包括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心理韧性等方面的发展;其三关注人的发展的社会属性,小学阶段同样需要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任何一种创造性才能,都是人的知识、能力、道德、审美、意志和身体等各方面素质的有机组合,是一种“合力”。
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是新时代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教育、科技、人才三者合为一体,凸显了创新人才培养的紧迫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改造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都离不开高水平科技的自立自强。新时代需要在科技发展中赢得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打开新领域、开辟新赛道,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新兴产业持续壮大,无论是航空航天、深海勘探、生物医学、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项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都需要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长链条进程,其核心在于不同教育阶段需要把握不同的育人侧重点,对于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而言,小学阶段有着启蒙与奠基的价值。
中国教育现代化对时代新人创新素养提出新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深入阐释。面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命题,教育需充分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走出中国教育现代化新道路。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持续动力,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显著标识,而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中,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基石中的基石,培养有志向、有梦想、爱学习、爱劳动、懂感恩、懂友善、敢创新、敢奋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儿童,在小学阶段培养儿童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等创新素养必不可少。
儿童创想家是小学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表达
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许多个体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创新素养启蒙与发展的关键期,把握小学阶段这一关键期,结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确立“儿童创想家”这一培养目标具有三重思考:一是“儿童创想家”指小学阶段儿童培养的形象之体,创造是人的天性,创造性体现在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二是“儿童创想家”指小学阶段创新素养早期培养之体,将小学的创新人才培养定位于全体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三是“儿童创想家”同时兼顾儿童个体的创新素养发展,要做到面向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与支持儿童个体的潜能发展。
“儿童创想家”育人模式通过十余年的实践探索,经历了点、线、面、体的持续深化,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儿童创想家”育人模式的实践脉络。
点的开启:从单科突破到多科并进探索创新思维培养
单科突破——2011年星河实验小学在江苏省率先从一年级起开设科学创想课,借鉴国内外科学课程的经验,进行积极探索,如低中高年段的“我是小问号”“我爱小探究”“我能小创造”等科学主题活动,通过“创意科学实验100+”“创想科学问题100+”“科学创新经历100+”等项目的推进,主动尝试设计、创新实验过程,形成积极的思维模式及敢于超越的创新意识。积累了低中高年级贯通式科学教育的早期经验,形成了《一起来创造:科学创意实验1000例》《儿童创想科学启蒙》等实践成果。
多科并进——2013年星河实验小学逐渐从一个学科突破拓展到国家课程全科创想的交响,在每个学科植入观察、体验、探究、表达、合作、数字化、情感等七种思维工具,形成儿童创新实践基本路径。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学生三种思维能力:一是非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的直觉、想象、顿悟等思维;二是系统思维能力,让儿童整体、关联、全面、发展地看待问题;三是辩证思维能力,让儿童学会一分为二看待问题、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抓住主次确定行动策略。
线的连接:从七大创想学院到儿童创想课程体系形成
以七大创想学院为轴进行了课程优化。创想课程在小学不同年段的创新素养培养上有所侧重:一二年级侧重好奇心、问题意识以及非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三四年级侧重想象力、质疑精神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五六年级侧重创造力、批判精神和系统思维的培养。在国家课程全科融入创新素养这一目标的同时,校本拓展课程围绕创新素养目标成立了科学创想学院、人文创想学院、艺术创想学院、生命创想学院、体育创想学院、社会创想学院、数理创想学院七大学院。七大创想学院每周一以走班课形式实施,让儿童在特定领域共同体(人文创想、科学创想、艺术创想等)的实践活动中发现和探索。
儿童创想课程体系的整体构建。以培养“端行、好学、健美、乐创”的创想少年为目标,将“国家标准+儿童智能优势+创新素养”的育人目标细化,并以“创想”为主线,围绕小学生创新素养阶段要求,将创新素养指标细化到各年级课程目标中。在育人目标关照下实施“儿童创想课程的整体建构与实践创新”项目,形成儿童创想课程实践三部曲,即在国家课程中系统融入创想素养目标,在校本课程中形成好奇课、想象课、创造课三进阶;构建三大创想课程群落,包括核心课程群、协同课程群、支撑课程群等,形成创想课程体系及实践范式。
面的拓展:从创想生活的营造到儿童创想社区的建设
构建浑然一体的儿童创想生活。儿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想象力与创造力植根于丰富的童年生活,因此在学校生活中,我们设计了奇思妙想节、戏剧节、淘宝节、科学实验一条街、美学季以及创想周等,在有趣、有意义、有挑战的创想生活编织中,让儿童的创想成为日常,在学校生活中,结伴而行的朋辈交往能让创想实践更容易发生,通过提出的问题、交流涌现的想法,有效帮助儿童唤醒自我,孕育混龄同伴关怀、丰富生活改造经历。伴随着班集体、项目组、学习组、角落群的共同学习经历,在学会共同生活中经历创想创造、找到自尊和归属。
构造校家社协同的儿童创想社区。小学生创新素养的培育需要系统推进,需要校家社的协同力。星河实验小学于2014年1月成立了“FSC联合会”(家庭“Family”,学校“School”,社区“Community”),通过校家社三位一体构建儿童创想社区。面向当代儿童被“圈养”的教育现实,解决儿童创新素养培养在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相对封闭的问题,解决儿童创想教育在时代洪流中相对乏力的问题。我们在校内建成了36个主题创想课程馆让孩子时时处处可创想;在校外开辟了33个创想课程基地,每月选取一个周五组织半天野外创想实践课程,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创新实践。儿童创想社区的建设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其中,学校进一步开启了星期五年级创新实践计划和星期天亲子同伴创想生活计划,让学校是美好事物的中心,让全社会成为儿童的成长资源。
体的构造:从创想学校构造到儿童创想家育人模式构建
学校围绕着“创想”这个办学之魂,以“办一所人人有好奇心、个个有创造力的创想学校”为愿景,让学校的每一个地方都是想象的时空、探究的地方,充满创想的快乐和生命的创造。构建创想学校的办学行动纲领、创想学校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内在机制、育人原理与价值选择等,为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学校提供清晰的基本框架。
儿童创想教育在整体实践中,一是形成创想育人共同的价值观,从儿童生命成长的角度认识、研究、呵护、培育儿童的创造性行为;二是建构创想育人共通的方法论,通过科学规划愿景,突破以往的学校发展方式,走内生式发展之路,强调立足本土文化以及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整体构建创想育人的内涵特质与实践体系,突出为培养民族复兴的创新人才奠基为导向;三是创生创想育人实践的操作体,系统建构育人目标、创想环境、课程体系、活动形态、教学模式等,形成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儿童创想教育的育人模式,实现小学阶段立德树人规律与路径的新探索。
指向“儿童创想家”培养的推进机制
①创想文化的整体建设
星河实验小学积极树立“每个儿童都有伟大的创想可能,人人都能成为儿童创想家”的人才观和“课堂是一段创想的旅程”的教学观。确定“为国家创新人才启蒙和奠基”的使命,形成“创想无界,心筑未来”的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生长为育人目标。“不求第一,但求唯一”的办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每个学生自主发展、自由发展、充分发展,最大限度地彰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确立“天高任我飞”的学生文化,努力为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供合适的环境,为学生创新素养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努力实现人人爱创想、时时能创想、处处可创想、事事会创想,让学校成为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摇篮。
②培养赤子之心的创想教师
中国创新人才的启蒙与培养,需要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扎实学识、创新精神与担当能力的教师。我们确立“从游”为教师文化,把“赤子之心、创想气质”作为团队的基因。秉持我们共同的使命,以创想为核,把“坚定的信念、有趣的灵魂、健康的体魄、可爱的玩童”作为创想教师的形象表达。采用混龄培养、项目研究、协同教学、综合育人的方式,让团队教师在学会破难题、涵育优势能、勇于担责任、创造新价值中实现自我成长。同时,将未来的学习图景,内化为自己的学与教的场景改变、情境转型、跨界融合,在朝向未来去创造的过程中淬炼自身。在此过程中培养师生具有改良社会的责任感、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坚持不懈的创新意志,以及对问题的探索、研究和解决的兴趣。
③组织结构的持续升维
面向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需要学校在功能、形态、职责等方面有所调整,其内在的组织结构也会相应发生变化。调整学校组织结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杠杆,星河实验小学一方面采用系统设计“事业部式”的组织架构,将学校6个年级按年段分为“青苹果、红苹果、金苹果”三大学园,让创新实践更贴近学段序列,并将原行政部门根据学校主要工作分为创想课程部、人力资源部、综合服务部、成长发展部、智能管理部、教育科研部六个部分,部门主管分别以“项目组长”身份,与各学园相应主管进行对接与深入交流,走在创想育人的队伍中间。另一方面是构建学园共同体的管理模式,重新绘制学校治理结构图,从任务到服务,重新定位治理的意义与功能;通过扁平化模式将原有的组织结构有机整合,按需设岗,按岗选人,通过自组织运行、岗位角色体验等方式形成新组织结构链,促使每位教师都成为某领域的专业人士,让创新最大限度发生在“民间”,以此通过改变原有的年级组与部门管理的职责,建立支持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的治理生态。
④学校制度的适配改进
一是优势潜能支持制,为开发适合个性发展的工具支架、发现儿童的不同潜能与优势提供支持,确保创新素质评价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为儿童创新实践提供个性化指导。二是弹性跳科制,儿童通过系列素养评估后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年段内容进行学习,跳科制不是单科独进,而是一科带多科发展,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可能性与突出的智能,促进儿童发展的选择性、差异性与个性发展。三是民主议事制,以“小小模拟联合国”“创想少年思政学院”等形式,引导儿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生活、体验建言献策,从小具有民主协商意识、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四是完全组阁制,实行“项目组阁制”,各项目独立运作,极大释放所有的创新智慧和潜能,如实行“班级首席导师组阁制”,团队协同负责创想学习、创想生活、创想实践等育人过程,以及学科研究组阁制、教研组长组阁制等适应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新常态。
⑤广泛多元的资源支持
做好支持小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资源体系,一是支持小学生不同阶段创新实践的在地化资源,学校通过校家社协同建立33个创想实践基地,支持一至六年级不同阶段的儿童创新实践的衔接性、匹配性;二是支持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创想学习资源,通过众筹方式,解决支持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研课程资源、学习资源、专家资源、野外基地资源、后勤保障资源等;三是打造“互联网+”的云资源,构建创想之子评价平台,一方面平台系统支持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的学习,记录学生的学习模式和“踪迹”,展示学生的创造过程、呈现创造成果,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构建形成创新素养评价决策支持系统,促进师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
⑥校家社一体联动机制
打破学校、家庭与社会边界,形成儿童创想课程校内外创想群岛,为年级、班级、伙伴群、个人等提供不同的课程支持机制。开设基于创想实践的“年、学期、周、日”四维创想时光轴运行机制。一是年时光轴,开设年度校家社创想时间银行及家庭创想实验室,将创想成长时间储存在时间银行并形成可兑换资源;二是学期时光轴,家长和孩子设计家庭亲子创想计划赋能成长、亲子分享创造地图与庆祝时刻成为家庭峰值体验;三是周时光轴,开启家庭思政会客,并以家庭会议时光分享一周创想成长,用小实验、小游戏、小种植、小发明自主创想时光;四是日时光轴,珍惜每天亲子劳动时光、运动时光、阅读时光,四条轴线形成家长和孩子在创想中共成长的实践线索,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探究问题,绽放独特的思维。
⑦支持创想的环境营造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探索发现与培养具有特殊才能和潜质学生机制,为创新人才培养和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儿童创想家”育人实践通过校家社协同的创想环境构造,支持不同潜能的儿童个性化、创造性学习活动。儿童在“做创行”场景中共享空间、交换资源、集聚社群、联合创新,激活学生产生好奇,唤醒探究意识,逐步走向创新实践,从而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以发现、发展,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有力的保障。
指向“儿童创想家”培养的课程实施
①以国家课程实施为主干道
在课程建设中,创新素养的培养作为课程目标的核心内容,每一类课程都指向儿童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的培养。一是挖掘国家基础课程中创新元素,坚持课程目标和育人目标的有机统一,使创想课程面向全体学生。重构教学设计,以“大观念统领下的单元学习”与“学科项目化学习”为两翼,在各个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借鉴较有代表性的协作知识建构过程要素。二是学科拓展课程,开设各种门类的拓展课程,如科学创意实验课、数学创新思维课、色彩创作课等,在日常教学中每堂课有5分钟的“思维即刻”,具体内容由学科教师根据学科核心素养要求以及创新素养的阶段序列而自行确定,尽可能多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三是学科实践课程,用实践性课程丰富学生认知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探索,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②以教学形态的变革为主轴
从“课改”到“改课”,从素养导向的“星式课堂”变革为学生创新素养培养的引擎,“儿童创想家”育人实践通过改变课堂样态发展儿童的创新意识。一是确立星河实验小学“星式课堂”六要素模型,包括形成好奇心、思维量、合作组、方法值、表达力、创新点六个课堂教学要素及其相应评价指标;形成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解读与创新素养指标年段化,建立素养导向下的课堂转型,全科全程践行“星式课堂”。二是“朋辈合作”五大创想学习方式。系列构建做学玩合一、思创行一体的儿童创想学习范式,创生了境脉式、项目式、挑战式、赋能式、协作式等五大创想学习方式,以此保护儿童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创想积极性;探索培养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实践策略,形成具有“儿童创想家”育人特色的学习路径。
③以校本化实践创造为主线
游戏化的学可视为童年阶段重要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将游戏精神和儿童创想家理念融入创想课程体系中,通过研发《玩创手册》建一个快乐参与的游戏场、情境场、问题场、探究场,促进在场学习;构建一个沉浸体验的脚手架:目标、情境、操作、规则有效关联,促进互动学习;连一个积极玩学的流程线:开问题箱—选角色榜—做任务单,儿童在游戏中具身体验、沉浸学习,感受学习之美好。
创造性的玩是童年的重要生活主题。打造家校社协同的创想群岛作为创玩空间,用“生活”理念来托举儿童创造性的玩,符合创造性玩耍的童年秩序。一学期一周的“创想周”课程活动,围绕“自然诗学”“生活美学”“智能科学”“儿童哲学”四个主题十二个课程模块构成了内容体系,在小学六年形成丰富而有秩序的创想生活,搭建舒适度、自由感、成长性更高的生态环境。
广博性的创是童年生活空间的应有之义。百千万家庭创想实验室成为永不停歇的亲子探索梦工场;“星河少年说”为个性不同、创意无限的儿童提供了发布梦想的舞台,生成朋辈间的积极影响;FSC创想实践基地为每个班级提供越实践越创造的场域;三原色体育课程让儿童在“吉尼斯目标”中挑战自我;“五园五小进阶式劳动课程群”更是打开创造的无限可能,每个场域、每个领域都激发着儿童广博性的创。
指向“儿童创想家”培养的实践路径
①全景式的创想实践空间
儿童的大脑是嵌入身体的,身体是嵌入情境的,“儿童创想家”育人实践构建了三环并联的全景式创想空间。内环是学校无处不在的创想空间,即班级创想空间、创想主题课程馆、朋辈角落创想空间、愿想爱问勇创的心理环境等;中环是家庭创想实验室,在家庭中建立儿童的人文、科学、艺术、数学创想家庭实验室;外环是在常州市范围内建立起的FSC野外创想课程基地、娃娃创想实验所,形成了前课程—中课程—后课程的全程全景体验方式。由此形成分类分阶创想体验九大策略:课堂创想、学科渗透、课程场馆、主题竞技、校园场景、户外延伸、项目主题、家庭亲子等,通过各种主题项目化实践,鼓励不同学生的合作探究、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建立儿童想象与创造的桥梁,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禀赋。
②互动性的儿童创想课程
首先,儿童创想课程的互动性同样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核心,以小学生创新素养为关键目标,同时注重三个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校的育人目标相结合、国家课程标准与育人关键目标相结合、儿童的智能风格与学段创新素养指标相结合。其次,课程内容结构的互动性体现在建构儿童创想课程群落,形成横向模块成列、纵向递进成序的课程结构,包括:一是在基础性国家课程中契合了创新思维培养,并用10%~20%部分进行创想游戏、技能与思维拓展等;二是主题性活动课程、项目课程间的整合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学习进行课程实施,聚焦培养儿童的创想人格、创新思维和创造性实践;三是适合性潜能课程,为有着特需发展的儿童提供“精、全、博、简、优”的课程计划,开启“在科学家身边成长计划”“跟博士哥哥学做项目”“新科技娃娃实验室”等项目,以有基础通识,也有兴趣选修、双导师的专业研修等方式支持儿童的个性生长。
③朋辈化的四季创想生活
通过个体自主、朋辈交往、集体创造的创想共同体建构,从六个维度打开儿童的创想生活:一是场域里协作式的班级创想生活,书写教室里的物型简史,开启一个教室里的“十二时辰”;二是身心灵合一的自然生活,走进学校中的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学校,开启自然而然的创想学习;三是多感官参与的公共生活,以我们的创想日促进体验,包括双胞胎日、门票周、电影日、帽子周、小丑日等活动,以及一家开在学校里的果果创想银行等;四是境脉式的场馆生活,通过跨学科主题设计,形成种子课、主干课、果实课、生长课的学习链;五是充满创想的挑战式的社区生活,即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世界创造有意义的学习经历,基于社区场景认知下的儿童创新素养培养;六是赋能型的未来生活,即儿童在具体情境的问题解决中,在未来之城中构建理想生活的意象模型。
④进阶式的创新素养评价
科学有机的评价系统是小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的关键。一是确立“尊重每个儿童差异,支持创新素养发展”的评价观。从“评判”到“发现”,从“干预”到“支持”,提出评价支持小学生创新素养发展的理念。二是形成小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模型。基于一所学校的育人目标、系统设计整体育人的评价框架、校本建构有机的评价系统,依据低、中、高不同年段成长的特点匹配适切的评价方式与内容,同时支撑相应的评价工具、平台和系统。三是构建小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策略。围绕儿童创新素养指标,对不同年段不同儿童的匹配采用螺旋进阶式的评价体系,形成“语数英学科游戏化闯关评价”“六大智能素养学院场景化评价”“分学段采用游戏化评价与项目化评价结合”“情境化主题任务的社会化评价”等评价路径。
“儿童创想家”育人模式的积极探索,关照的是每一个儿童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指向的是小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整体探索,呈现给大家的是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小学育人实践。小学六年要抬头看看儿童未来六十年,面向小学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每个教育人应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