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教科研秘籍: “三抓”+“六化”推进学术型教师建设
最新动态
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教科研秘籍: “三抓”+“六化”推进学术型教师建设
2025-03-054




本文共4048字,阅读约需7分钟


张传鹏,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


新时代中小学校高质量发展呼唤学校教科研工作迭代升级,教科室需要成为服务学校办学、教师发展,功能清晰、职责明确、制度完善、运行有序的中小学教科研枢纽。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以下简称“杭外”)是我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外国语学校,以培育“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深厚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育人目标,通过“三抓六化”(三抓:立足教育抓科研、跳出学校抓科研、放眼长远抓科研;六化:主题分享常态化、常态评比专业化、教师培养联动化、教师培训互促化、课题研究引领化、研究成果显性化)教科研实践,推进学术型教师队伍建设,为教师和学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杭外教科研工作体现出“高定位、大格局、低重心、巧融合、微创新”的特征。高定位指教科研工作呼应新时代背景下立德树人、育人方式改革的新要求;大格局指立足于国家发展战略对未来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增强对办学的实验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研究,更好地发挥省属中学的“头雁”作用;低重心指以校为本,开展致力于教育教学实践问题解决的草根研究;巧融合指教科研与学校教育教学等工作融合一体发展,以教科研工作为抓手统整其他处室、教研组、年级组等部门的各类资源;微创新指在项目实践中针对教育教学、学校管理工作中实践操作层面突出的矛盾和存在的问题,着力进行方法、手段、途径等方面的变革和创新,以实践改进促进问题解决,以微创新带动学校发展。 



立足教育抓科研: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杭外立足教育实际,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围绕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做科研,教师就是研究者。我们秉持“实践第一,问题中心”理念,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形成教研主题再开展主题教研;另一方面,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并开展研究。我们通过主题教研和课题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充分释放教与学的活力,探索教学、教研、培训一体化落地形态,把课题研究、主题教研、成果分享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研修注重回归校本,做到重心下移,激发科研内驱力,以教促研、以研促教。

1

主题分享常态化,提供总结锻炼展示平台



日常交流分享是提升教师科研水平的重要途径,杭外通过组织学术论坛、交流分享、公开展示等方式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引领作用,引导广大教师加强教学研究,提升研究能力。教科室结合学校与各级教科研部门的工作部署,有针对性地提前策划主题,做到主题分享常态化和系列化。杭外举办的系列主题分享活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还为教师教科研成果的生成与提升提供了尝试、锻炼和总结的机会。

近年来,杭外每年举行一次暑期教师读书分享会、校课题中期检查暨优秀课题分享会、教科研先进个人分享会、优秀教育叙事分享会、项目化学习分享会等。学校开设“和山论坛”,相继举办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与评价研究”“聚焦新课标 一起向未来”“新时代杭外外语特色办学的实践与思考”“新时代杭外德育工作的实践与思考”等主题论坛,以高品质论坛助力高水平教学,实现学校高品质育人。

2

常态评比专业化,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



为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教科室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精心搭建平台,策划组织各项评比活动:常态化开展系列评比活动,如评选校教科研先进个人、校教坛新秀、校优秀课题等;举办班主任育人故事、学科德育案例和教育叙事等评比,促进教师育人能力提升。为确保评比质量,学校成立了专门评审组,评比实行盲审制,流程包括评委初评、小组复审、校网公示等环节,做到专业、公平、公正。评比与分享的结合,激发了教师的研究热情,也激活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

图片




跳出学校抓科研:以训促研、以研促训

杭外的校本研修重视做中学、做中思,强调跳出学校抓科研。学校通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题研讨培训、跟岗交流、送教送培等交流活动,促使教师主动学习、深度思考。学校加强不同年龄层次教师间的联动发展,让教师在各类交流展示中历练成长,让教师的专业成长动力逐步由外驱走向内生。

1

教师培养联动化,探索教师梯队建设新模式



对标学生培养目标,杭外提出了“勤学习、厚基础,善思考、宽视野,会研究、深情怀”的学术型教师培养目标,即在工作中做到研究常态化、理论实践化、反思日常化。根据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和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的实际需求,学校加大了教师培养的梯度建设,对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采取不同的培养策略,并加强不同层次教师间的联动发展。

新入职教师的培养。教科室逐步完善新入职教师培养方案,按照“综合篇、教学篇、德育篇、成长篇、技术篇、反思篇”六大主题组织入职培训,通过师傅指导、教学研讨等促进新教师顺利转变角色;同时,还加强了教学规范意识的培养,加大师德通识、学校文化、育人能力以及自主研修等专题的培训力度,让新教师从入职之初就明白专业上可能要走的每一步路,要经历的每一个成长环节,激发教师自主规划、自主成长的内驱力。

青年教师的培养。一是以研促训,学校成立青年教师工作坊,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青年教师工作坊将教师分成学科核心素养、项目化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戏剧、人工智能等专题研修小组开展日常研修,实现了跨学科基础上的有选择发展、抱团发展和共同发展。二是以赛促训,学校每年组织教龄五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大赛;每两年举办教师技能大赛,结合参赛教师日常工作业绩评选出校教坛新秀,再从校教坛新秀中确定参加省教坛新秀评选的人选。杭外探索形成了校级教坛新秀、校新锐教师、校中坚教师三级评选机制,切实做到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三是以练促训,让教师在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历练,目前已有七名教师成长为省网络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

骨干中坚教师的培养。杭外启动中青年名师培养项目,并以此带动学校高水平教师人才的培养。目前,学校已评选出首期新锐教师、中坚教师培养对象,培训周期为四年,制订了中期和终期考核办法;同时,要求培养对象加强对学校青年教师的指导,带动他们共同进步。作为浙江省教育厅直属学校,杭外还充分依托教育厅与各直属单位的学术资源支持教师队伍建设。

2

教师培训互促化,送教下乡助推教育共富



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培训基地”)设在杭外,日常管理工作由学校负责。作为省级教师培训平台,培训基地对杭外的名师培养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培训基地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设计教师培训项目,杭外教师在参与组织省级教师培训中提高了自身和教研组的学术影响力,扩大了杭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力。

培训基地成立12年来,共举办120余场省级培训班,培训7000多名一线教师,组织多场“送教下乡”活动。杭外每年参与面向山区县市的省“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为一线教师提供专业指导,传递杭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参与省教师培训和送教等活动也为杭外教师提供了学习、交流、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使教师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构筑起杭外特色科研高地。

图片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

杭外教育科研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导向,放眼长远抓科研,着力改变那些与教育教学、教师发展相对割裂的做法,实现教学教研、教师培养的互动融合,形成教、研、培三维融通的教育科研运行机制。同时,树立科研赋能学校发展、助力高品质杭外建设的理念,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实现教研、科研与学校重要工作的有机整合。

1

课题研究引领化,完善“四级八类”申报体系



杭外科研的路径是“科研引路-项目推进-解决问题”,坚持大科研理念,鼓励各部门、教研组、年级组及每位教师开展教科研工作,将教科研作为一种习惯和生活态度,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研攻关,以课题研究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整体提升。

近年来,学校打通校级课题、杭州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教师教育规划课题、浙江省教研课题、浙江省教科规划课题、浙江省信息化课题、全国教科规划课题“四级八类”课题申报体系,为教师开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统一组织校课题的开题报告会、立项课题中期检查与优秀课题结题分享会。立项的各级课题除了教育教学研究外,还涉及学校党建工作、食堂管理与经营、寝室文化建设、国际高中学生培养、教研组建设、图书馆建设、教育戏剧、项目化学习、拔尖创新预备人才培养等。此外,学校还启动了专项课题研究,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本着“边实践、边提炼、边研究、边应用”的原则,把开展课题研究与各级教研员来校调研、日常教研等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应对和解决新课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2

研究成果显性化,提高站位以科研赋能发展



教科室是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大脑”,要加大对学校整体办学思路的系统研究,协助校领导做好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要让研究成果显性化。杭外坚持科研兴教,以教科研助力学校德育、外语特色办学、创新人才培养等工作,把科研强师、科研兴校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学校持续发展、实现跨越的有效途径。

赋能学校德育工作。教科室每年组织教育叙事评比,与学生处联合编辑《杭外教育》育人故事特刊,开办班主任研修班,在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支持下举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级资格证书培训班。目前,全校已有38位教师获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B级资格证书。

赋能外语特色办学。杭外通过举办专题论坛研讨外语特色办学的挑战与机遇,申报并举办了多个浙江省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培训项目,多次与温州市、青田县等合作举办外语教师培训。

赋能学校战略发展。杭外依托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三有人才’培养目标下的外国语学校特色办学实践研究”总结学校办学特色,了解国内知名外国语学校的先进办学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办学质量,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信息依据和决策参考。学校组织召开了杭外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大走访大调研大解题”工作交流会,进一步加强“走出去”的对比性探索、校本教研的内生性探索、思想理论的提升性探索,为学校更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来源:《中国基础教育》)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